2
前一段时间在“吴晓波频道”的会员专栏中,听到了吴老师对于2017年全国新中产的调差问卷报告,其中有一些数据倒是能给今天的我们一切警醒和启发。
在过去一年里新中产人士在各类知识产权的消费中,买书的比例排第一(83%),比看电影(74%)还要更高,第三则是在线课程或知识类产品的(62.9%)。
新中产消费的核心主题是消费升级,而消费排行榜中的第一位就是学习与自我提升,有超过一半的新中产人士都增加了这一方面的开支。
除此之外,新中产在体验式学习中的投入也逐渐增加,在去到各个旅游胜地、省会名校、人文景观中,用一边游玩的方式一边去感知这个世界。
在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有83%的新中产在知识产权类产品中加大了支出比。
而数据中也显示说相比较与看电影吃饭,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知识付费,愿意为知识买单。
这本身其实也是在说明一种尊重知识、重视知识的新趋势已经悄然诞生。
而在这些83%的新中产当中,又有三分之二的人有固定书籍阅读的习惯,这就意味着有超过一半的新中产对于知识无不是持有一种尊重知识、乐于自我学习的积极态度。
存在即价值,而知识的存在更将会在重视知识的人群里,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终身学习的习惯早已经在高净值、高层次的人群中普及开来,而很多人却将自己的未来输在不尊重知识的行为上。
我记得每年的春节,我总能在阔别已久的故乡里,发现那些未曾谋面的儿时伙伴。
有的人是早早结婚生子,在闭塞落后的村落里带着孩子。有的人是早早辍学务工,在繁华而又落寞的大都市里艰难求生。
而他们今天生活的起源,尽皆来自于对知识的不尊重和不认同。
莉莉的爸妈经常对自己说,
女孩子没必要读这么多书,能写对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女孩子家的读这么多书做什么,以后迟早是要嫁人生子的,能给婆家生个大胖小子比你会读书强多了。
而小震的爸妈经常在牌桌上教训小震,
老子一年到头在外面辛苦打工,不是让你去学校玩的,你读的进就去读,读不进就别浪费老子的钱,读这么多书还不是一样去工地给人打工。
越是生活在物质和精神底层的人,越是不尊重知识。
因为在他们看来,知识和学习是一门长期需要投入的支出,而且回报率极低,低到还不如出去打工挣钱或者嫁个女儿换点彩礼。
越是在意这些短期回报的人,越是不能体会知识和学习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变现价值。
所以更多的人才会不在意也不尊重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根本没办法去体会知识的重要和价值。
所以你到如今的乡村中去看看,大多数人终日如同一滩烂泥一般赖在牌桌上,孩子的学业全然不管,最会做的事就是坐在牌桌上对着来要学费的孩子破口大骂,老子的钱都让你拿到学校败光了。
在我成长的环境里,我时常能听见一边有人骂着孩子说不好好上学还不如回家种田,一边又说谁谁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家人如何风光云云。
一面是对知识毫不保留地嘲讽和蔑视,一面又是渴望能通过知识来改变阶层与命运,这本身的矛盾与冲突就已经不能用知识来解决了。
他们的误解与无知,本就是因为不尊重知识造成的。
我并不是有意贬低和抹黑谁,因为我就是在这样一个不尊重知识的环境里长大。
而我也很感激我的父母能够给与我继续求学的机会,才能在今天的此刻用冷静的思考去剖析他们今天生活现状的根源与差别。
不去尊重知识,也不去接纳知识,他们这一代人或者几代人注定要在知识的荒原里无尽地耕耘与劳作,才能重新收获物质的丰腴与精神的饱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