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党员走在前面
针对素质型贫困、内生动力不足、缺乏脱贫致富带头人等突出问题,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开设了一个特殊的乡村干部教育实践基地,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以“小基地”破解脱贫“大难题”。
绿春县大兴镇马宗村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黄连鸡、梯田红米、稻鱼鸭等种养殖,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社员赵菲在党组织扶持培养下,成为当地有名的野猪驯养大户,实现年收入200多万元,带动84名群众共同创业致富。
脱贫攻坚,云南深化抓基层党建,积极发挥村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党支部+基地+公司+农户”“党支部+协会+农户”等多种股份合作模式,将产业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通过企业、大户、致富带头人等带领和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增收。
近年来,云南在全省全面推开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让村党组织盘活现有资源入股,带动了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发展了一批成熟可持续的农业产业,改变了一批贫困村的面貌。
同时,云南省委组织部还联合省农村信用联合社、省财政厅等部门共同发起“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该项贷款84.63亿元,扶持58.96万名党员群众创业致富,带动9.53万贫困户、28.61万贫困人口脱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