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锋:十八大以来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新题材与新收获(2)

摘要:文章指出,中国影视类型与题材的突破有三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是中国影视开启了本土原创道路;二是中国影视打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影视类型;三是中国影视在创作方向上实现了双主流的对接,这对提升中国影视的正面传播效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说电影,近年来在电影方面也出现了非常难得的一些类型,一是中外结合,把中国的传统叙事和好莱坞或者国际的叙事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新类型,以动作片为代表,比如《湄公河行动》《战狼2》等都是把中国传统武打和国际的动作片结合起来的。像《建军大业》这种新主旋律题材,是把明星偶像的元素和重大的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在青春题材方面,从《致青春》到《夏洛特烦恼》都有非常好的收获。当然也有一些IP改编题材,像网络文学作品延伸出来的大IP,比如《何以笙萧默》《鬼吹灯》等也是令人瞩目的。

过去五年间,中国影视的发展有三点值得肯定。第一,在道路方向上,中国影视坚定走本土原创道路,逐渐摆脱盲目跟从国外影视潮流的路数。对这个新的道路,我们要给它足够高的关注和评价,这是中国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影视方面的显著的体现。

第二,在效果上,我们打造了中国特色的新影视类型,能否打造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全球价值的新影视类型,是衡量中国影视价值很重要的一个标杆,在这点上,我们的影视新类型、新题材足以印证中国特色的影视模式探索是成功的。

第三,在创作方向上,我们实现了双主流的对接,这是很大的突破。在过去,主流的价值观和主流的观众经常处于分裂状态,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难道永远让它们分裂下去吗?从《湄公河行动》《战狼2》一系列新主旋律题材电影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只要能够把最青春的元素、最时尚的元素有机地结合在影视创作中,就会有效地实现双主流的对接,也就是把主流价值观和主流观众有机对接起来。这对提升中国影视的正面传播效果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讲到这,我给大家说说影视生态,过去五年间,中国影视在类型拓展进程中,对于整个影视生态的重建发挥了巨大作用。红色文化在过去的市场效果一般,而这几年随着双主流的成功对接,我们看到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向的价值观正逐渐深入到更多的年轻观众中,我们的电影生态正逐渐走向良性循环。

在电视方面,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快速提升,使得“三俗”或者缺乏核心价值观支撑的一些简单移植西方电视节目模式的综艺节目,开始退出观众视野。而真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类综艺占据了主导地位,电视的生态也在逐渐向良性、健康的状态迈进。

近五年,中国影视的快速发展为打造中国特色本土原创的影视文化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开创未来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新空间提供了一种启示。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