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电影《天下无贼》有句台词是,“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这句话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深入人心。事实上无论任何时期,无论对于任何国家,人才始终是最重要的发展资源!对于这种见解,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比我国的认识实践更早更丰富。我国历史文明伊始,尧舜禹实行禅让,本质上就是选贤任能贤者治理;战国时期燕国弱小,便“高筑黄金台,千金买马骨”,很快壮大为七雄之一,具备了逐鹿中原的资格与实力;三国时期魏蜀吴鼎力争雄,魏国最终实现统一,这与曹操重视人才广纳人才且善用人才,是密不可分的;汉高祖刘邦因有“三杰”而取得天下,楚霸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最终只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未来。这不仅是金科玉律,也是执政兴国的重要理念,更是实现复兴的基本前提。当代世界各国,对各类人才的争夺和使用,无不是该国最重视最优先的发展战略。例如二战时期,欧洲国家因战乱使大批人才外流,美国抓住了这个机会,以优厚条件大力延揽,为战后成为超级大国打下了基础;二战后英法德日等国家,虽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经济社会一片萧条,但因有着雄厚的人才基础,以及成熟的育才机制,国家很快便恢复元气,并再度延续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之际更是求才若渴,也正是以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顶级知识分子爱国归国参加建设,才为我国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并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比比皆是。
我们的伟大事业,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协力参与。“育才引才”两条腿走路,我们哪一条也不忽视。随着基础教育的扎实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根深叶茂,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稳步增加,我国人才发展拥有富矿,因此“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另据权威统计,目前我国留学海外的人才,回国总数已突破265万,其中有70%都是近五年归国。各类尖端人才的年轻化,又是我国人才现状的另一优势,例如我国的量子科学研究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航天一线科研人员团队,平均年龄30出头;我国顶级基因科学工程师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7岁……无论是海外揽才的“千人计划”、还是本土育才的“万人计划”,都在蓬勃发展一片欣欣向荣。少年强则国强,拥有这样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就是我们国家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也是我们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
我们的伟大国家,为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又提供了最广的发展平台和用武之地。“用才爱才”两方面关怀,我们哪一方面都倍加重视。若要千里马纵情驰骋,就需要提供广阔疆场。随着我们国家的繁荣发展,在这方面优势将越发明显。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例,预计2020之后我国将拥有世界唯一的空间站,而这必将对这一领域的世界人才,产生强大吸附作用。其他例如深海探索资源开发、高能物理核聚变研究、量子研究激光科学、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各类大型特大型基建工程科学发展等,只有我国这样为数不多的大体量国家,才能提供这种规模和级别的科研实践平台,而且具备后发优势。“良禽择木而栖”,不久的未来,我国也将成为世界人才发展的新高地。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我国又有能力为人才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与众不同的创业环境,使其发挥才智展现价值。“士为知己而搏”,这种真诚感召和热情关怀之下,他们也必将为我国实施转型发展提供智力助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同时,也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二者之间互为呼应且互为因果。当前“不平衡”也主要体现在人才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充分”主要是人才资源使用不充分。因此,对于各类人才来说,推进人才发展战略既是殷切期许,也是责任重托,为他们准确寻找发展方向,更好实现建功立业,不仅树立起了指向标,而且吹响了出征号!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1020/969905.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延安市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09961124,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