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高志前:十九大指明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前进方向(2)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高志前

高志前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一、我国科技创新的突破性进展

在本世纪初,国务院制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提出,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多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根据最新的《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5676.7亿元,比上年增加1506.9亿元,增长10.6%,占GDP的比重达到2.11%,其中,企业的投入比重占到77.5%;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6.2%。这样的投入力度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增长速度还是十分令人振奋的。专利,是标志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和创新绩效的重要指标。2016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133.9万件,比上年增长了21.5%;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115.8万件,位居世界第三,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超过4万件。另外,《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显示,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7位,比上年提升1位,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前20位的发展中国家。国际上一般认为,综合创新指数排名前15位的国家属于创新型国家。在这15个国家中,美洲只有1个国家,就是美国;欧洲有10个国家;亚洲有4个国家,分别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以色列。但是在最近几年,这些国家的发展情况也是有升有降,像日本、韩国的创新指数的提升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总之,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我们已经非常接近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一)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首先要归功于国家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很快就部署了863计划;2000年后,又部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数字创意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近些年来不断产出的重大成果就是我们长期部署、长期研究、不断创新的结果。

在高技术领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大飞机、超级计算机以及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一批重大成果都位居世界前列。

在制造业领域,高铁已经走出国门,特大桥梁工程世界瞩目,半潜船、无人机等也有一批重要成果出现。

在服务领域,近几年,支付宝、微信、共享单车也得到国内外公认。国外有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已经从单纯地引进国外技术进入了自主创新的行列,特别突出的是服务领域的创新。虽然与制造业领域相比较,服务领域的创新不需要那么长时间的研发和积累,创新的投入门槛相对较低,但这也有赖于中国的创新环境和中国人的智慧。

除此以外,大家还十分关注军事领域。军工所打造了一批国之重器,像战略导弹、核潜艇、航母、四代机和五代机等。

各个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也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国际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领导人和研究机构都给予高度关注和评价。这些重大专项在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也带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截至“十二五”末,重大专项直接带动新增产值1.7万亿元,净利润4100亿元,带动产生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1.65万个,技术标准1.12万项,有力提升了我国科技和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