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塑新时代全民国防意识

培塑新时代全民国防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这对新时代全民国防意识培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全民国防意识,表现为一个国家全体人民履行维护国防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集体意识,是一个民族的群体性认知、情感与行为的总和,也是推动一个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深层动力。全民国防意识的确立,既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是由认知、情感、意志所构成的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基础。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和现代脑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研究,人脑由内向外可分为生存脑、情感脑和理性脑,而人的意识则与之相对应,有潜意识、前意识和显意识之分,总体上表现为一个高级复杂的生态系统。当今时代社会信息化、生活网络化、战争全维化,对公民的国防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遵循科学规律,加强国防意识的系统培塑显得尤为重要。

深植全民国防“潜意识”。潜意识,又称为“宇宙意识”,指潜藏在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与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力量,掌控人的生存本能和自觉行动,是意识的源点。潜意识聚集了人类数百万年来的大量隐性知识,充分开发之后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国防安全“潜意识”,植根于现代化国家公民的集体意识之中,是国家公民群体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动力源泉。瑞士常备军队只有3500人,但战时却可动员35万人参战,包括专业技术兵种。一位瑞士外交官说:“瑞士人踏出左脚是公民,迈出右脚就是军人”;以色列儿童从3岁起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国民心目中,最高尚的职业不是当总统,而是当飞行员。这种强烈的国家安全“潜意识”,折射了一个国家公民对国家安全的群体性认知,也映射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对后发性的国家而言,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人民的国防意识成为最重要的安全资源,加强国防安全“潜意识”培育刻不容缓。

唤醒全民国防“前意识”。前意识,是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往往表现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情感体验,是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国防安全“前意识”,是指在危急或战争中一个国家公民对国家的强烈认同感及国家安全危害的集体焦虑感,是奔赴国难、自觉担当的前提。近代以来,造成中华民族历史悲剧的因素有许多,但国民国防意识的缺失和落后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清朝末年,在民族的灾难与空前危机前,清政府无力唤起民族的统一意志,致使在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一败再败。而真正扭转颓势,“扶大厦之将倾”的是中国共产党,也只有共产党才唤起了国民集体意识的觉醒,领导人民进行自觉的抗争与斗争,才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今天,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斗争的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我们具有与时偕行的国防安全“前意识”。作为处于网络社会的中国公民,特别是“网络一代”,更应常怀危机意识和忧患之心,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时刻保持警醒,才能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真正挺身而出。

定型全民国防“显意识”。显意识,即通常所谓的意识,是理性驱动的产物和教化的结果。国防“显意识”,即狭义上的国防意识,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民对现实国防安全的认知能力,直接表现为对国防的热情和参与程度。和平是国家之大利,但作为军人却要时刻准备打仗。越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越要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国防观念。即使在外部威胁较小的情况下,也仍然要对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保持高度警觉,更为深刻地理解“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的真谛。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早就有言:“所谓固国家不以崇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美国军事实力的重要方面,在于其对国民国防安全意识的培育。如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日子定为“国难日”,每年都要举行纪念活动;1958年制定了号称“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文献”的《国防教育法》,对国防教育的目的、性质、任务、内容、形式、机构和经费等作了明确规定;前总统布什曾在白宫举行的“21世纪高科技论坛”的研讨会上,强调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和媒体,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无所不在。而俄罗斯总统普京成功阻止北约东扩和西方的挑衅,则让世人认清了全民国防意识在当代的重大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全民国防意识的确立程度,既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反映,也是一个大国转型的重要考量。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