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徐奇渊: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3)

第二处是在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提到的。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这段话中的一个表述非常值得关注,就是: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双支柱调控框架是第一次写入党的报告中。

什么是双支柱呢?这个报告中提到:一个是货币政策,一个是宏观审慎政策。这两个政策在过去来说,我们并没有把它提到一个并列的位置。货币政策的目标更多的聚焦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就业等,更多关注的是实体经济。但是过去的一些历史经验,包括美国次贷危机、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金融资产价格泡沫,以及我国过去金融市场的一些动荡,都告诉我们货币政策除了关注通胀、经济增长之外,还需要关注金融市场的稳定。我们需要对货币政策的整个工具框架、目标、评估等内容提出一些新的思考。所以,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双支柱”政策框架。这个后面我们还专门阐述,因为它回答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如果我们结合2017年7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可以在把这个问题在更多细节上展开。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除了这三大工作任务之外,习近平同志还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资源配置;另一面,金融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些动荡,发生一些风险,而且这种风险具有传染性,具有负外部效应。因此,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同志对“永恒主题”的阐述,具体包括几个方面:第一,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第二,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国有企业以及整个企业部门加杠杆,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第三,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防范金融市场风险不仅仅着眼于金融市场本身,而且还要看到实体经济包括实体经济中的行为主体,比如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等,也是我们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所以,我们在考虑研究金融工作布局的时候,也要关注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