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永定区石堰村村民表演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花灯”,迎接远方游客。
本报记者 刘梦摄/光明图片
游客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五号山谷游玩。新华社发
张家界市抗金岩村梯田花海。新华社发
张家界永定区马头溪村风雨桥。本报记者 刘梦摄/光明图片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新时代开启那个新征程,新思想指导那个新实践……”薄雾缭绕,细雨装点,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马头溪村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吊脚楼上,传来八旬老人龚桂梅欢快的歌声。这是党的十九大闭幕后,老人自己创作的几十首山歌中的一首。
龚桂梅是马头溪村油菜花艺术团团长,也是党龄近60年的老党员。踏着新时代的步伐,看着这片土地从当初的青山绿水,一步步变为今天脱贫致富的奇山异水,她感慨万千。
张家界因旅游立市,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有“一手抓旅游、一手抓扶贫”的工作传统。核心景区的带动力虽强,却无法惠及所有贫困地区,为了突破这个瓶颈,永定区想了许多办法、出了许多实招、创了许多成绩。如今,古老的吊脚楼住上了外国“驴友”,唱山歌的老人身旁围满一脸新奇的游客,土家族特产销往国内外——大山深处的人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循着一路的生机与笑脸,“文化+旅游”这幅攻坚克难的优美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