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凝聚脱贫攻坚的力量
11月29日,永定区尹家溪镇马儿山村迎来了一场精彩演出。“我们虽然穷,但人穷志不短,书虽然读得不多,但我知道,要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在扶贫干部的带领下,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小品《装穷》正在上演,这段台词一亮相,引来台下观众拍手叫好。这是台上90后演员陈艳梅最喜欢的一段,她说,即使已经演了50多场,每每说出这段话,还是感到充满干劲和力量。
这个小品,是张家界阳戏艺术团根据十九大精神创作的,这场演出是永定区“戏曲进万家”精准扶贫巡回演出之一。张家界阳戏艺术团团长欧辉平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要靠人,而鼓励人、引导人,正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我们要让文化扶贫的力量,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
王家坪镇马头溪村里上百年的吊脚楼、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好家风好家训,已经成为招徕游客的“招牌”。在何中华老人家里,打开一个不起眼的旧木箱,内箱盖上醒目地写着“读书要坚心、学习要勤奋,忠孝善为德、做人要诚信”几行大字。这是1978年大儿子考上市重点高中时,老人给儿子置办的随行礼物,现在孩子早已进入省城工作,诚信二字却一直谨记在心。
永定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苏振介绍,今年以来,依托马头溪村良好的乡风民风,区里将其作为廉洁文化进农村示范点,开展“悬挂一块家训牌,讲好一个家风故事,创作一首好家风歌曲,演好一台廉洁戏剧”的“四个一”活动,由点及面,全面推开全区廉洁文化创建活动。现在,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着的320块各类家训匾额、950副楹联,连同村里110余块石碑古训,成为马头溪村一大景观。
在这片土地的脱贫攻坚实践中,丰厚的民俗文化发挥了显著作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让永定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长杨若飞深有感悟。他介绍说,一方面,永定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改善乡村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对全区近300名农村文艺骨干进行分阶段培训,阳戏剧团在招收学员时对建档立卡户实行优先选拔,提高了一大批贫困群众的文化技能。此外,持续开展文化“三送”工程,五年来,该局送戏下乡1100多场,送电影下乡19180多场,送书下乡648000册书籍,受到乡民热烈欢迎。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传承和创新中,脱贫攻坚实践正在迸发出自力更生、砥砺奋进的内在活力和动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