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张鹏: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3)

五、打好三大攻坚战的主要任务

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第一,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在这里,要实现良性循环,关键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金融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分为主动服务和被动服务。被动服务,主要是金融能满足实体经济对资金融通的需求。实体经济进行资金融通时,金融要能确定融资成本、融资规模,管控融资资金运行风险。同时,还要立足专业服务应用和风险管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主动服务。比如,通过风险管控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在共享单车领域,为防止共享单车骑行中的意外伤害,金融特别是保险公司要提供责任保险方面的支持。这就是一种主动服务。再比如,金融企业参与实体经济的财富管理活动,通过财务保底工作,保证实体经济财务运行稳定、融资状态稳定。总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强调主动服务和被动服务并举,从资金融通、专业服务、风险管理三个方面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是做好金融与房地产之间的工作。房地产既是居住型市场,也是投资型市场。从居住型市场来讲,要有合理的成本和利润;从投资型市场来讲,投资前景和投资成本的变动会影响市场价格的波动。从这一角度出发,未来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本定位,把金融与房地产工作结合好、管理好,既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防止大起大落,又要让房地产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资源的派生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通过房地产资产的合理运用,促进实体经济的投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增强。

三是金融体系内部要形成良性循环。原则上,对于多层次的产品嵌套和不必要的通道业务都要进行梳理。坚持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归属,凡是不直接作用、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要相应地进行区分、隔离甚至割除,以达到金融体系内部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开展投资活动的平衡。

第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我们要结合精准扶贫的新特征,设计今后工作的理念和思路。要实现共同富裕,让所有人的生活水平保持在一个基本程度上,就要认可不同地区的不同扶贫标准,通过提升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实现扶贫工作的新突破。在这一条件下,扶贫工作要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广度上,发达地区通过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一部分财力、项目及资产收益,支持当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扶贫工作实现新突破。深度上,不仅强调项目支持,在资产收益分配方面要与扶贫工作做好安排,更重要的是要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要让贫困人口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技术地实现脱贫,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迎接人生的新一页。

第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三大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降低排放标准和水平;调整运输结构,也就是调整运输能力结构、运输组织方式结构、运输类型结构,运用现代化运输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不同运输方式合理搭配和有效衔接,从而使运输的运力更大、运距更长、排放和能耗更少。

举个例子,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我们可以掌握北京市内所有货物的运输动态,并以此优化市内运输结构。也就是说,负责市内运输的清洁车辆在北京边界对接从外地来的货物,之后再送往各个需求终端。这样,既可以提升运输效率,控制成本,也可以降低运输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目前施行的《环境保护税法》暂未向物流企业、车队、司机以及车辆征收环境保护税,这为运输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和条件。运输部门、物流企业要加快推进运输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为污染防治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六、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八项重点工作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好以下四件事,其中推进“三大转变”、做好“三大变革”是重中之重。

第一件事,对“三去一降一补”的准确定位。“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要对这一手段进行准确定位,一方面由目标变动调整手段的实施重点和内容,另一方面要因时因势而动,借力发力,用最小的政策成本产生最好的政策收益。

第二件事,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关键是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上使生产能力高度匹配需求能力,实现供需的动态平衡。这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落点和目标要求。

第三件事,推进“三大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进“三大转变”,即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第四件事,做好“三大改革”。“三大改革”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以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基本要点,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破”,就是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无效供给主要是“僵尸企业”所形成的过剩产能,所以要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就要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立”,就是确立经济增长新动力。要想确立新动力,一是要有良好的科技条件,二是要有新动力的有效回应,三是企业要迅速吸收和融合。也就是说,要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降”,关键就在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主要包括: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要大幅减少政府性收费项目。二是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在原有涉企收费项目基础上作进一步梳理,对到期且没有必要保留的项目予以退出,对有必要保留的项目重新核定收费标准,要让涉企收费仅是政府服务的成本体现,而不能成为政府收入的手段,更不能成为政府干预市场的不合理政策诉求。三是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四是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也就是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