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历史机遇

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历史机遇

中国经历近40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日益强大的中国正融入世界体系,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从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到谋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发展道路。当前的中国,正值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国内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交融日趋深化,交锋也日趋激烈。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科学界面临在国际上提高中国学术话语权的紧迫任务,必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建构中国社会科学

学术话语体系的绝佳时机

历史地、客观地说,我国的社会科学大多是“舶来品”,诸多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引进、学习到本土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大大缩小了与学术强国之间的差距。但也必须承认,我们在自主创新、在立足于中国实际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等方面还有很多欠缺。这使我国的不少学科在国际上还处于跟随者、效仿者的地位,未能获得与当前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相称的学术话语权。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浪潮,人类社会变得更加复杂、联系更加紧密。我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开始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问题,如人口增长与老龄化、经济与金融的不稳定性、环境污染、国家冲突、恐怖主义、信息系统的不道德使用等。这些问题要求社会科学界对之有深刻而准确的认识,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而传统的社会科学却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例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世界经济学界对此进行了反思,得出的结论是:学术界对于如此重大的灾难性事件,既未能预察征兆于先,亦不能力挽狂澜于后。

世界社会科学界都已经意识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社会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科学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取得突破性、实质性的进展。当前,突破的方向已经渐趋明晰,一是超越传统社会科学对研究对象的简化思维,在这方面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促成了我们对人类社会性质的再认识,把被经典科学理性所简化、排除的多样性、无序性、个体性因素重新带回科学的视野;二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在这方面大数据时代的计算社会科学,正为复杂适应系统研究的技术实现开辟新的路径。

社会科学将要取得突破性、实质性进展之际,正是后来者追赶、超越的绝佳时机,因为在这样的时期,竞争者近乎于在同一起跑线上重新开始比赛,上一轮比赛中积累的优势不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界亟须把握这一机遇。

大数据研究的兴起

与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

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socialscience)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为了获得对复杂社会系统及其演化过程的更好理解,社会科学家把产生于20世纪中叶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社会科学研究,开创出一种社会行为的研究方法——社会模拟(Socialsimulation),即依据特定的社会行为理论建立模型,并将其转换成可为计算机执行的仿真模型,以模拟社会行为和系统演化的动态过程。

在世纪之交,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全球范围的普及,以及物联网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人类生产、生活与网络的深度融合,使人类的经济社会行为在三大网络上留下了大量电子踪迹,形成了大规模的人类行为互动数据。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也赋予了计算社会科学新的内容,自詹姆斯·格雷2007年提出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海量数据的科学价值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大数据研究兴起于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诸多科学领域。这些研究基于新的数据资源和数据处理技术,从数据驱动下的“洞察现实”和“预见未来”为起始,正不断丰富与发展。当前的计算社会科学已形成了三大方法体系。

一是社会科学大数据计算。基于海量数据的分析,对从人类行为、群体互动、关系网络到社会复杂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进行研究,以获得对复杂社会事实与社会系统演化过程的正确认识与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数据洪流,为社会科学提供了空前丰富的研究资料;以非关系型数据库、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这极大地提高了认识复杂社会现象和揭示社会规律的可能性。

二是基于大规模数据和新的数据处理技术的新一代社会模拟。此前以基于行动者的建模(Agent-basedmodeling)为代表的社会模拟,由于数据资源的匮乏和计算能力的不足受到严重限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技术的产生,使大规模的、异构的、多主体的程序执行成为可能,这意味着我们将比以往更容易、更有效地创建社会复杂性和多主体行为系统模型,社会科学家有望在微观层次与宏观层次的融合、对复杂系统演化过程的展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社会实验。社会实验是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但由于存在研究者介入干扰、霍桑效应等局限,以及规模受限、环境仿真度低、成本高昂等困难,使其在实证研究中长期居于“配角”地位。如今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实验的新平台,并显示出在多方面克服传统社会实验局限与困难的能力,凭借社会科学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实验设计,以及功能日益强大的技术平台,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社会实验必将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

 

建构中国社会科学

学术话语体系的紧迫任务

计算社会科学的三大方法体系的产生,标志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科学大数据计算对应于传统的社会调查、社会测量与统计分析,互联网实验对应于传统社会实验,基于大规模数据和新的数据处理技术的社会模拟则是社会模拟研究方法发展的新阶段。亦即,计算社会科学正在丰富和发展从调查、测量、分析到模拟、实验等主要研究方法,复杂适应系统研究的技术实现正在成为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科学已经处在实质性突破的前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已经形成西方社会科学话语霸权的情况下,中国社会科学要把握好这次机遇,在全球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获得自己应得的话语权力,需要承担许多紧迫任务。

其一,超越西方学术框架。由于一些学科长期学习模仿西方的理论与方法,不少社会科学工作者已经习惯于运用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社会实际,以西方的标准来评价和衡量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要转而立足于中国实际,以中国眼光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就必须超越西方的学术框架,才能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这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其二,创新性的学科建设。社会科学的突破性进展,意味着学科建设必须创新。社会科学研究正越来越呈现跨学科的特点,如何构建成体系的、适应未来发展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将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其三,兼收并蓄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吸收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运用和借鉴世界社会科学积累的有益知识,才能使中国的社会科学既有自己的特色,又具备真正的优势。这将是一件极有意义也极有挑战性的工作。

其四,探索走向世界的路径。要争取国际学术话语权,中国社会科学必须“走出去”。如何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和新范畴,在西方强势话语背景下,使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形成国际影响力,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将会有重重阻碍需要克服。

 

(作者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