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丛耀:建立中国图像史学的理论体系

韩丛耀:建立中国图像史学的理论体系

图像是历史事实的记录,图像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事实。在中国,图像史的书写与图像史学研究才刚刚萌发,需要我们潜心虔意地探索,找寻中国图像史书写的技术路径,建立中国图像史学的理论体系。

中国图像史学的理论建构

对于完整的中国历史书写而言,如果将中华民族文明形态完全置于文字记载历史的单一解读之下,无疑会陷入一种短视的、过于主观的印象之中。而在中国历史研究中如果能够结合图像书写范式与传播形态的历史性考察,则会较为完整地呈现一部人类文明史样,让世界更客观感性地了解中国,了解人类古老的文明形态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文明的图像书写形态从未中断过,传播文明的轴线也没有发生过转移。更重要的是,其图像书写形态具有独特的中华文化基因传承的稳定性、延展性和创造性。健全的中华文化基因给中国带来生生不息的历史和悠远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一次次在灾难中崛起的自身力量。

中国图像史的书写要通过对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历史图像的印象认知,穿透性地理解那个时代复杂的文化领域和社会关系。在大科学的视野之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全面梳理和分时段、分步骤、分类别地整理中国及大中华地区的相关图像史料,在确认迹象性图像、相似性图像和象征性图像的前提下,分析历史图像的技术性形态、构成性形态和社会性形态,阐释来自历史图像的物质生产场域、自身构成场域和社会传播场域的意义,探索建立中国图像史学的理论方法和学术话语体系。

中国图像史学研究是以图像史料为考察重点,以历史图像为核心,对图像展开的历史主体的研究。它以历史图像为主、文字文献勾连为辅的文本样式来连缀历史,直观形象地表征历史和生动传神地解读历史,通过对相关历史图像的关联性呈现、复原或“历史原境”重建,达到描述历史、表征历史及对图像历史化理解的目的。

图像史学作为图像的“历史化”的学科形态,应该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独特的历史图像叙述结构和由此展开的整体形态是图像史学区别于传统历史研究以及其他学科史研究的学科特质。

对于作为人文学科和历史学科的中国图像史学,历史图像始终是其学科核心和研究对象。只有通过历史图像这一记录与交流的图像媒介材料,隐秘的观念和信仰才能传递给受众和后来者。历史图像的一些真实信息应该通过历史图像画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样的历史信息才是真实的、可信赖的,而不是人为地、被强迫性地“解读”出来。当然,前提是研究人员使用的历史图像或者在更大范围内选择的图像史料是值得信赖的。

传统史学研究以文字文献为主,较少使用图像史料,而图像史学则以图像史料为主,使用适量的文字文献。图像史学研究选择的历史图像用今天的眼光看可能没有什么“艺术性”。但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却会发现它蕴含了文字文献极少涉及的某些重要历史信息,这些信息往往能够以直观简洁的形式呈现文字难以描述的历史情节。其具体的做法,正如约翰·费斯克所提出的,“就是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有关联的历史图片,排列出简洁明快的历史解读长卷,透过直观的画面感悟,使人们能够很轻易、很顺畅地进入历史的语境,读懂历史沿革的脉络。从这种意义上说,‘图像史学’是以图片排列、揭示为主,附以简洁的说明文字而述说历史的一种史学分支”。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