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与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3)

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与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3)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进入垄断阶段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相互争斗日益激烈,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引起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成为许多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直接的实践任务。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得到新的发展。

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样,《哲学笔记》也是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的标志性著作。(3点)

第一,批判第二国际后期社会沙文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哲学基础,阐明辩证发展观与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区别。

沙文主义是指把本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好战情绪。社会沙文主义是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沙文主义,是机会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产物和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资产阶级以“保卫祖国”为幌子,欺骗人民,拥护和参加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首领们,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否认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公然宣称进行战争是为了保卫民族自由和民族生存,投票赞成军事预算,积极支持帝国主义战争,拒绝宣传和支持无产阶级反对本国资产阶级政府的革命行动,完全堕落成为社会沙文主义者。第二国际各个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人为了替自己的社会沙文主义的立场辩护,把辩证法歪曲为任意玩弄的诡辩论。对此,列宁专门阐述了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区别。

辩证法与诡辩论作为方法论,都主张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的应用具有全面的、普遍的灵活性,但二者的原则界限在于:辩证法客观地应用概念的灵活性,也就是概念的灵活应用必须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反映事物的联系、发展、矛盾的辩证本性;而诡辩论则是主观地应用概念的灵活性,也就是不考虑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为了主观的目的加以应用。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往往利用二者的表面相似性而用诡辩论为自己的机会主义实践政策辩护:一是脱离概念的客观内容和具体条件来玩弄概念的灵活性。如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抽象地应用“保卫祖国”的口号来号召各个国家的工人阶级参加帝国主义战争,而不具体分析这里所保卫的国家是什么阶级性质的国家。二是夸大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否认其区别,把联系歪曲为绝对等同。如普列汉诺夫和考茨基用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进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支持态度来论证对帝国主义战争也要持支持态度,看不到这些表面相似的战争的本质区别。三是混淆事物的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的界限,用次要的、枝节的东西代替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如考茨基以第一次大战中塞尔维亚反击奥匈帝国入侵是正义的民族战争为由否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

第二国际后期的改良主义实践和修正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是庸俗进化论。这是一种形而上学发展观。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宾塞。在进化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时代,他们不是否认运动变化,而是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庸俗化,把一切变化归结为量的变化、“平静”的进化,否认质变、飞跃。

列宁在1914年的《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批判了进化论的发展观,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比进化论的发展观“全面得多,丰富得多”,并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丰富内容和本质特点:“发展似乎是在重复以往的阶段,但它是以另一种方式重复,是在更高的基础上重复(‘否定的否定’),发展是按所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发展是飞跃式的、剧变式的、革命的;‘渐进过程的中断’;量转化为质;发展的内因来自对某一物体、或在某一现象范围内或某一社会内发生作用的各种力量和趋势的矛盾或冲突;每种现象的一切方面(而且历史在不断地揭示出新的方面)相互依存,极其密切而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形成统一的、有规律的世界运动过程,——这就是辩证法这一内容更丰富的(与通常的相比)发展学说的若干特征。”

在1915年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列宁进一步对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进行了概括。所谓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指庸俗进化论的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其对立表现,一是关于发展的含义:前者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后者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二是关于发展的动力:前者认为发展是外力的推动;后者认为事物是“自己运动”,发展的源泉在事物本身。三是关于发展的内容:前者认为发展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发展仅仅是已经有的东西的重复,没有产生和消灭;后者认为发展是“活生生的”,是“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 。第二,批判地继承辩证法思想的历史遗产,建构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列宁建构辩证法的理论体系遵循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三者同一的原则。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是第一个把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理解为同一个东西的人。他的《逻辑学》是辩证法,是本体论或世界观,论述了作为世界本质的绝对精神如何由于内部矛盾的发展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后返回自身的过程;他的《逻辑学》揭示的辩证法也是认识论,因为绝对精神运动过程也就是自我认识过程;他的《逻辑学》又是逻辑学,因为概念的运动体现了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行程。列宁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三者同一的原则。“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

列宁:《哲学笔记》,3版,3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也就是说,在列宁看来,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的同一,是指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认识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三者的统一。建构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应该遵循三者同一的原则。列宁为了建构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在提出了辩证法的三要素、七要素后,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关于“辩证法的要素”的批注中,提出了辩证法的十六要素,概括了辩证法的主要原理,构成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雏形”或“草图”。辩证法的十六要素按照其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列宁列出的辩证法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的客观性”,强调了自己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从而与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相对立。二是辩证法的总特征。列宁列出的辩证法的第二个要素、第三个要素和第八个要素说的是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这是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三是辩证法的主要规律。列宁列出的辩证法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九个要素说的是对立统一规律,第十六个要素说的是质量互变规律,第十三、第十四个要素说的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四是辩证法的范畴。列宁列出的辩证法的第十五个要素说的是内容和形式这对范畴的关系。五是认识的辩证法。列宁列出的辩证法的第七、第十、第十一、第十二个要素说的是认识辩证法。六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列宁在写了辩证法的十六个要素后,作了一个总结,第一次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思想。他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列宁选集》,3版,第2卷,412页。后来又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 实质 。”

《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55卷,3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第三,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

在这一方面,列宁的理论创新主要在于:其一,对认识的辨证过程的阐述。列宁认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同上书,142页。。这实际上揭示了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两次飞跃。其二,对真理属性的阐述。列宁反对把真理看做是僵死的和片面的,认为“真理是过程”;“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具体的:“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选集》,3版,第1卷,523页。。其三,对实践标准的客观根据的阐述。列宁提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实践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的主要根据。其四,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阐述。唯心主义虽然是非科学的世界观,但它作为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不仅有阶级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也有认识论根源:“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或者是把人类认识发展的“近似于螺旋的曲线”的矛盾过程简单化为“直线”的过程。所以列宁说:“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