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习近平时代观的科学社会主义底蕴

【2017-03】习近平时代观的科学社会主义底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看到,在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贯穿着鲜明的时代性。一切民族、国家和政党的发展必须以时代为基础,找准历史方位和未来目标,从而制定正确的目标、路线、方针和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就时代问题进行过阐述,阐明了时代主题、时代特征、时代任务、时代趋势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深厚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同时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尤其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丰富实践中,扎根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之中。

基本内容

习近平时代观内涵极为丰富,主要包括对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合作与共赢的时代特征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判断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实现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和愿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但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悬在人类头上。

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实现共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和平的重要性,指出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他号召世界各国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在维护世界和平的理念上,中国政府通过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等活动,促进世界各国人民树立爱好和平的理念;通过推动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互动,促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灵中坚定和平理念、坚定共同发展理念。在维护和平的机制体制上,通过建设“一带一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国积极编织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和平经纬。

发展是促进和平的重要保障。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十几亿、几十亿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化,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寻找利益的契合点、实现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对于未来的全球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9月26日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号召世界各国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第一,要实现公平的发展,让世界各国享受均等的发展机会,每一个国家都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第二,要实现开放的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实现共商共建共享,让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第三,要实现全面的发展,既要消除全球范围内存在的贫穷现象,又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既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又要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四,要实现创新的发展,挖掘发展潜能,激发各国发展活力和增长动力,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共同朝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但世界仍很不太平,影响和平与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世界大势总体稳定,但各种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依然呈现出总体上和平稳定与地区性矛盾冲突并存的局面。

另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是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具体体现。从认识和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到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再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时代观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深刻地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遍布全球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几十亿人口正在努力走向现代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习近平同时指出,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生活完全交织在一起,各国不仅利益与共,而且安危与共。因此,合作共赢成为这一命运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必然的战略选项,成为当代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时发表《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主旨演讲,强调各国应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各国都应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而“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他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要特质

第一大特质是强烈的问题意识。习近平时代观基于对时代问题和挑战的战略思考和回答,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其一,直面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理论在一定范围内的活跃。习近平时代观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主潮流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但同时警醒各国人民: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理论在一定范围内依然活跃。习近平总书记尖锐地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同时,国际关系中的不公正、不平等现象仍很突出,我们应该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也肯定是不能成功的。

其二,正视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随着国际力量的变化和新兴国家的崛起,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服务,是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随着时代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未能得到有效履行。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维护和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积极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旗帜鲜明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特别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第二大特质是公平的全球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全球各国发展的平等和公正,实现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

关于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尊严。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新型国际关系旨在保障每个国家政治话语权、规则制定权的公正和平等。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

关于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

关于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安全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

第三大特质是清晰的国际担当。习近平时代观明确了中国的国际责任: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基于此,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到倡导“一带一路”、亚洲投资银行,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习近平时代观始终包含着明确的国际责任。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各国人民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料,2016年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1.2个百分点,而美国只贡献了0.3个百分点,欧洲的贡献只有0.2个百分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人民币援助,向世界许多国家派遣了60多万援助人员。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世界各国的福音,而不是威胁和挑战。随着中国实力上升,我们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此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但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总体上看,习近平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的时代观,必将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始终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时代观也不例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对时代问题进行过深刻论述。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出发,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归属,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一系列著作中建构了五种所有制形式的思想。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明确地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三个大时代。这些理论主张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深化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认识。他在1915年1月批评波特列索夫时指出:“我们是生活在两个时代的交界点;因此,只有首先分析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前面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这里谈的是大的历史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而且总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都有而且总会有各种偏离运动的一般型式和一般速度的情形。我们无法知道,一个时代的各个历史运动的发展会有多快,有多少成就。但是我们能够知道,而且确实知道,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即首先考虑到每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这一段话具有丰富的理论含义:第一,列宁所讲的“大的历史时代”是指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时代,但这一替代进程的实现面临着具体时代“各种偏离运动”的各种阻碍的情景。例如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期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具有的某种自我调整、自我适应的能力,就是偏离运动的体现。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矛盾,这一历史替代趋势是必然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今天仍然处于“两个时代的交界点”上。第二,人民群众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导向,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时代进步的根本性力量。

习近平时代观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上述原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分析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极为强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对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作了很好的阐述。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他就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他又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努力。其次,习近平时代观准确把握了“三个没有变”与“三个前所未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符合列宁所讲的把握“每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再次,习近平时代观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人民立场至上、群众路线至上,指出人民群众是推动时代发展的根本力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又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