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扶贫路上的“戈壁情缘”

【2017-10】扶贫路上的“戈壁情缘”

未曾到过和田,不能体会到什么叫“黄沙漫天”;到过和田援建,就会有一段“戈壁情缘”。

2015年8月27日,带着组织的委托和妻儿的牵挂,我飞越4400余公里,经过13个小时的奔波,到达了新疆和田。和田地区在新疆有“五个最”:一是处于新疆最南侧;二是自然条件最恶劣,风沙最大;三是经济最落后,贫困人口多;四是维吾尔族人口最集中,占比超过96%;五是维稳形势最严峻。但对我个人而言,不管是几个“最”,都义无反顾地来了。

在北京援疆指挥部参加培训后,我到兵团十四师昆玉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正式工作。昆玉城投是为履行中央“建城戍边”职能、 建设昆玉市而成立的公司。我分管公司代建的昆玉市315国道防护林工程、昆玉市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和昆玉市保障性住房龙康苑、阳光苑二期工程。

初到这里,和田的风沙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和田年均降雨量35毫米,年均蒸发量2480毫米,每年浮尘天气达200余天,4至6月份更是沙尘暴频发。这里有“和田人民苦不苦,每天要吃三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之说 。沙尘暴发生时,短短几分钟,狂风大作,天昏地暗,能见度只有十几米甚至几米。此时,工地停工,行人躲避,车辆停驶。沙尘暴过后,太阳光经过悬浮在空中沙尘的折射,天空呈现淡黄色,这是和田独有的景色。

除了风沙,这里人民生活的贫困也着实让我吃了一惊。2016年4月上旬,我们走访二二四团完全中学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帕提古丽·玉苏普的家。我们到她家时,发现她家房子的墙其实是用树枝做支撑,用泥巴糊起来的,家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家具。帕提古丽兄弟姐妹3人,一家5口人的生活全靠父母务农所得。我问帕提古丽将来想考哪一所大学,她说想考清华大学。我很钦佩她的志向,也深感和田地区扶贫攻坚,任重而道远。

日子就在指缝间一点点滑过,我的援疆工作也在和田的风沙里一点点地完成了。 2016年4月到8月间,我负责的三项工程陆续实现了预期目标。2016年12月上旬,当我陪同《北京日报》记者到十四师二二四团的英阿瓦提村和胡木旦村采访时,941户维吾尔族村民正从他们原来的泥巴墙房子搬入政府为他们统一规划的现代化住宅小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区规划建设有幼儿园、农贸市场、清真寺等场所,除此之外,小区还通了天然气,有采暖设施。在小区的建设资金中,包括了北京援疆的941万元资金,这是北京人民对和田人民的一份深情厚谊。很多维吾尔族老百姓见到我们,都忍不住要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们至少提前20年步入了小康社会。

想想不久的将来,当地的维吾尔族百姓会在我们所建的防护林庇护下生活,会在我们所建的房子里吃饭、喝茶、聊天,再不怕外面黄沙肆虐,严寒酷暑,我的心里就美滋滋的。精准扶贫,就是要给当地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和温暖,永续北京和和田的这段“戈壁情缘”。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