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小管家 大作用——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推行街巷长制及“小巷管家”的经验做法

【2017-12】小管家 大作用——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推行街巷长制及“小巷管家”的经验做法

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位于东城区东南部, 辖域面积3.06平方公里,有社区11个,中央、市、区及无主管单位1880个,户籍人口22202户60870人,常住人口70975人,流动人口11666人。自开展“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以来,龙潭街道根据地区街巷特点,通过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有效化解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治理难题。街道在狠抓环境整治的同时,注重环境提升,建立街巷长制“1443”工作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小巷管家”工作。

目前,按照“一街多管家、一巷一管家”的原则,龙潭街道10条主要大街、86条背街小巷均已配备“小巷管家”,实现了地区全覆盖。通过“小巷管家”随手做,先后解决各类事项4452件,由街巷长协调解决事项1900件;基础台账全部建立,其中522处违法建设和199处开墙打洞已分别建立一户一档。

创新体制机制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重点在街道、在社区。精细化管理目标的提出,对街道现有的治理体系提出了创新要求,对街道城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龙潭街道通过街巷长制“1443”工作模式和“小巷管家”的探索,有效回应了如何动员群众,化零为整,将治理的触角延伸至街道的“末梢神经”,使小管家发挥大作用。所谓街巷长制“1443”工作模式,即“成立1个领导机构,整合4种工作力量,明确4项工作职责,建立3项工作机制”,全力保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成立“1”个领导机构,把工作做到街巷上。成立街巷长工作领导小组。区里联系街道的局级领导任总指挥,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副总指挥,处级干部任街长,科级干部任巷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街道分指挥部办公室合署办公,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和会议组织,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做好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此外,在11个社区分别成立社区共治委(环境理事会),统筹辖区社会治理和环境建设工作。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共治委主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和街道牵头科长担任共治委副主任;成员由“两代表、一委员”、街长、巷长、执法人员、驻街单位代表和居民代表组成。各街(巷)组建由街长(巷长)、副街长(副巷长)、执法人员、“小巷管家”以及部分单位代表为成员的街(巷)共治小组,落实街巷治理和环境建设工作。

整合“4”种力量,健全工作机制。一是机关干部力量。街道处级领导干部担任地区10条主要大街的“街长”;全体科级干部,共53人担任辖区86条背街小巷的“巷长”。二是社区工作者力量。社区党组织书记分别担任主要大街的“副街长”;67名社区工作人员担任86条背街小巷的“副巷长”。三是执法人员力量。派出所、工商所、城管执法队、食药所等单位和部门,共选派44名执法人员下沉到各街、巷,参与街巷整治工作。四是“小巷管家”力量。按照“一街多管家、一巷一管家”原则,面向社区党员、居民、地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公开招募“小巷管家”,作为“街巷长制”工作的延伸,参与街巷治理和环境建设。

明确“4”项职责清单,实现协同效用最大化。一是“三包”,明确街长和巷长工作职责。街长、巷长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和社区共治委的各项工作部署,以“十有”为抓手,按照“十无”的标准,统筹街巷社会治安、环境治理、人文生态建设,即:包治安、包环境、包生态。街巷长要熟悉掌握街巷内四至范围、管理标准、环境现状、经营业态、人口情况、居民需求、网格案件、整治进度等基本情况。结合实际,宣传、动员、组织区域内各种力量,参与街巷治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组建各具特色的街巷治理自治组织,协调解决整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二是“三助”,落实副街长和副巷长工作职责。副街长、副巷长协助街长、巷长、社区共治委主任、“小巷管家”工作。协助街长、巷长统筹好街、巷各类人员力量,对街巷每日进行巡查,定期更新各类基础台账,监督事项处理结果的落实和反馈。协助共治委主任,开展定期走访,收集意见建议,以公益活动、居民会议为载体,运用社区议事厅、开放空间讨论等,宣传、引导居民发现问题、协商议事、参与解决,为共治委主任全面了解掌握地区实际和服务需求,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帮助“小巷管家”做好日常巡访,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带领“小巷管家”组织居民制定《居民公约》。三是“三定”,强化执法员工作职责。四类执法人员,按照定岗、定人、定责的“三定”原则,依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到所主管的街巷开展日常巡查和执法。全力配合街长、巷长完成工作任务,第一时间处置街、巷内各类违法行为。同时发挥各自优势,宣传、动员辖区单位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和环境建设,促进地区和谐共治。四是“六字”,理清小巷管家工作职责和奖励方式。“小巷管家”在街长、巷长的具体指导和副街长、副巷长的组织协调下开展日常巡访工作。通过“巡、访、做、报、记、刷”六字真经,宣传社会公德、动员公众参与、劝阻违法不文明行为、及时发现上报各类问题。

深化“3”个工作机制,释放各类主体活力。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工作体系。建立街道工委、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的“三方”联动机制。特别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号召地区党员主动参与,用党建工作和党员发挥带头作用教育带动广大群众,营造环境整治提升的良好氛围。二是突出社会共治。围绕“五好”文明街巷创建,组织居民建立街巷居民公约,提炼街巷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多元主体运用参与式协商治理的方式解决突出问题;培育志愿服务团队,调动居民参与小区建设热情;分类施策,指导有物业单位的小区有效发挥物业管理作用,失管缺管的小区根据居民意愿探索物业管理加居民自治的管理模式。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形成了工作例会制度、履职巡查制度、监督反馈制度、参与协商制度、评价激励制度等五种工作机制。

整合居民自治力量 小管家也有大作用

“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惠及群众。如何在环境整治中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的归属感和获得感,维护和保持整治效果;如何结合辖区实际,补足现有治理力量在发现问题、反馈需求方面的短板。龙潭街道认为,打通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好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与居民群众自下而上的参与之间的有机结合。“小巷管家”作为政府联系居民群众的“中转站”,一方面创新了居民自治的形式,对现有的治理力量进行了补充。另一方面,其中的党员管家又可以随时化身为及时传播党的最新政策的宣传员,扩大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影响力,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在畅通背街小巷治理的“毛细血管”,将街道的治理工作落实到户,具体到人方面,“小巷管家”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是群众基础好。“小巷管家”作为街巷的原住民或周边居民或企业职工,对街巷十分了解,是街巷的“自家人”,开展工作时能得到居民的支持,常常成为柔化冲突、化解矛盾的助力。二是带动力强。和过去“自扫门前雪”不同,“小巷管家”让街巷里的志愿者、热心人走出家门,极大地提升了街巷管理的参与度,也提升了居民的能动性。三是接地气的宣传员。“小巷管家”既能看得见小巷的特色,也能找得到小巷的“问题”,比较接地气。通过履行“管家”职责,“小巷管家”及时将街道社区最近工作动态带给普通百姓,同时,其中的党员管家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影响力。自今年4月启动“小巷管家”以来,共招募149人,其中党员79人,地区单位30人,共开展街道层面“小巷管家”集中培训2次,各社区层面动员会、培训会、工作例会46场次。

明确职责,发挥保障作用。龙潭街道结合地区和人员实际特点,本着简便易行的思路,总结了“巡、访、做、报、记、刷”的六字工作真经,使其工作任务和标准要求进一步清晰。这“六字”分别是:每日巡:对照“十无”标准,对街、巷的环境卫生、违法违规设施、车辆乱停乱放、乱堆垃圾等环境秩序问题,每天进行巡视。经常访:对居民、单位、门店经常性走访,了解基本情况,收集意见建议和服务需求。对空巢老人、残疾人家庭、困难群众重点走访。随手做:对倚门售货、车辆乱停乱放、堆物堆料等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劝阻;遇乱贴小广告、路边狗粪垃圾、乱停乱放自行车时,随时进行清理和整理码放。实时报:针对自己力不能及的,如新生违法违规建设、开墙打洞、私装地锁、无照经营等事项,经劝阻无效,及时上报街巷长;对市政、环境设施等出现危害公共安全的事项直接报告分指办公室,同时对所属街、巷长,副街、巷长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反馈。及时记:对巡访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对已经记录在册的问题进行跟踪,及时对基础台账进行更新。按时刷:把“小巷管家”纳入街道志愿者队伍,配发志愿服务卡。在结束每日巡访工作后,携带巡访记录到所在社区进行刷卡和备案登记,享受日常志愿服务双倍积分奖励。积分可用于兑换街道购买便民服务项目或指定物品,实现“小巷管家”志愿行为的规范管理和公益激励。

建立管理和激励机制。为进一步规范“小巷管家”日常管理工作,街道制定了《“小巷管家”管理制度》和《“小巷管家”评价激励制度》。管理制度的内容涵盖了“小巷管家”的招募、日常管理、工作职责、工作流程、退出和调整机制。运用街道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小巷管家”志愿反哺工作机制。年末评选“金牌管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奖励,对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典型案例及时进行宣传和推广,树立身边的榜样,调动居民参与热情,形成科学客观的评价机制和居民互动的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龙潭街道通过“小巷管家”随手做、实时报,利用“小巷管家”微信群,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实现了街巷长、副街巷长及“小巷管家”间的信息互通、相互促进和监督反馈的良性循环。截止到目前,街道利用 “两微一网一刊”(官方微博、微信、龙潭慧民服务网、《今日龙潭》报)等载体,运用专版、专栏的形式及时发布“小巷管家”专题微信14条、微博40条、简报16期,蔡奇书记先后两次对该项工作给予批示,并于9月2日以精细化管理为主题调研夕照寺西里南区环境整治及 “小巷管家”工作情况。

如今,龙潭街道的小管家已成为了北京城的大明星。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