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立足于我国已经解决温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即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一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提出这一奋斗目标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为这一目标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准备物质和精神条件。
2002年 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中国理论网: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2025-08-14
- 党建网:让文明之风吹遍网络空间的每个角落2025-08-07
- 党建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凝聚强大精神力量2025-08-01
- 党建网:作风建设要抓常抓细抓长2025-07-30
- 【重要讲话】习近平: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2025-05-06
- 双向奔赴:新质生产力如何托举高质量发展新高度2025-03-14
- 当马克思遇见中国“智造”: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2025-03-14
-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对策2025-03-14
-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2025-03-14
-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背景2025-03-14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