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军:在读懂成功之道中领略精彩

于永军:在读懂成功之道中领略精彩

——《听餐饮创业者说》读后

摘要: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的重要性人所共知,然而进入实践,却并不是人人都明白;举凡创业成功的人,大都会在招数上有一二精彩之笔,可是进入系统思考,“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却又往往相形见绌。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的重要性人所共知,然而进入实践,却并不是人人都明白;举凡创业成功的人,大都会在招数上有一二精彩之笔,可是进入系统思考,“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却又往往相形见绌。大概正是源于这一现实需要,全国最大的餐饮连锁加盟平台源动力继去年编辑出版《餐饮创业人》之后,又写出了姊妹篇《听餐饮创业者说》。

3

该书以如何“读懂”和“编辑”餐饮创业这本书为主题,以探究成功之道为主线,书写了与22位从事餐饮创业而小成者的对话,每个话题都着眼于回应现实,有着很强的实战应用性。人人口中有的话题,在娓娓交谈的轻松中,切成了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图解;人人都想探究的成功理念、成功方法,在如茶后饭余式的拉呱中,成了发人深省、检讨自我的常理儿。阅读过后,不由得让你赞叹作者思考之独到、设计之匠心。

绵延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商业文化尽管不似大音高声,但也并非凤鸣岐山,一直占有着一席之地,闪烁着人文价值之光。在商业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巨贾名商,如商业鼻祖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儒商宗师子贡“官而优则商”,商圣范蠡“千金散尽还复来”,义商弦高“犒师智退秦军”,以经商起家走上政坛的秦相吕不韦,堪比财神的沈万三,红顶商人胡雪岩,等等。他们或秉承了达观进取、博采创新、叱咤风云的远大目光,或坚守了智、勇、仁、强的商业“精气神”,既每个人将满腔智慧挥洒自如,又合集体之力书写出了经商理财价值观的文化篇章,从而成为后世经商文化智慧的渊薮。

源动力从事“传承中华美食万里行”的这些后生们,既不是商业实战专家,也并非是专职餐饮创业研究人员,但这本以为餐饮创业者记传、留名的采风散文集,却以专业的责任和良知,对这一社会课题作了详实系统的探讨。促使其撰写这本书的动因必然是历史和现代经商文化融合的成功之道,还有风中传来的“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狗嘴想吞下月亮”在反思追悔中的叹息。如果你对历史和岁月保持高度清醒,那么,无论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任何一个角度,吸引你目光的并不单是成功者本身,而更多的却是那隐藏于成功的背后饱经风霜、百折不挠的成功方法。直接的诱因,除了“传承中华美食”文化积淀的特殊影响,当推创业精英给家庭创造的幸福和个人价值造出的荣光。

这本书中给了我们这样的思考和提供:商业人物作为商业价值的实践者和文化负担者,是打造商业历史的主人翁,如《管子》《吕氏春秋》《春秋.左传》《陶朱公生意经》《卢氏本草经》《史 记·货殖列传》等都曾经是响亮于时代绕梁于后世的高音。但先贤们遗留下来的历史经典,如同那个年代的建筑、雕刻、绘画一样,在现代一些人“无奸不商”的急功近利中年复一年地坍塌,在歌舞升平的浮躁奢华中被日复一日地蚕食,在“富贵险中求,敢闯敢干竞风流”“我自己挣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傲慢轻蔑中一分一秒地化为尘埃,植根于典籍中的经商义方,常常成了一声叹息的无奈,映衬的往往是被阻断的孤独、尴尬和无助。然而,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之良知又告诉我们,现代人无权阻断传统商业文明的脉息,因为这不是我们一代人的特权,而是我们与千秋万代后人的共同权利,我们要随时想到为子孙留下点什么,刻下我们这个时代的印记。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源动力企业集团这几年坚持开展的“传承中华美食万里行”,做出了富有意义的积极努力。也许,现代人习惯了熟视无睹,习惯了健忘和不屑。这本以采风创业者成功体验为主旨的纪实散文集,或许会让传统的商业理念、商业文明在疗伤中焕发青春,让从事餐饮创业乃至所有经商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方法,在读懂他人成功之道中读懂自己。

有理由断言,作者进行的是有价值、有意义、有担当、有责任、有使命、有见解、有情怀的采风与写作。他们以记者的才思和专家的敏锐,做到了历史背景和岁月佐证的结合、研究资料和业界分析的结合、现实依据和故事传说的结合,以及耳闻目睹与理性认知的结合。这使得他们的这个集子呈现两个突出的特点:思想性、实践性。还有一个既潜伏于文本之内又彰显于指向之外的特点,那就是社会价值。

该书给我们提供的不止于此。字里行间,或者是话题的明暗里,冷不丁地会让我们从某个人物的采访和现实的触摸中,在历史经验和现实教训的交汇点上,感受到餐饮创业的定数与变量。古代仁人重视商德教育,是因为一次次享受了陶朱公“富而行其德”的荣耀,留下了幸福、欣慰和释然。腰包里鼓起来的今人们,没有理由嘲笑范蠡当年“累十九年三致金”的艰难创业,更没有理由怀疑王阳明“虽经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品质坚守。

作为一本纪实散文集,当然不可能承载起阻挡创业经商悲剧轮回的重荷,但我敢断定,它有可能会让读者在匆匆步履中倏然回首,从其中的一个话题、一个箴言、一个记忆中受到点拨。作文立言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这已经足够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