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同时也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今年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也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对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做出了部署。报告从三个方面做了论述:一是回顾了过去五年政府的工作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绩;二是对今年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并明确了政策取向;三是对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今天,我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取向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的影响,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的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做一个解释和解读。
一、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一系列新战略新举措,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2017年,在国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和国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处置防范金融风险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就业形势持续向好、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进行,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积极变化,企业信心和市场预期都明显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为转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宏观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从宏观经济的四大经济指标,经济增长、就业、通胀和国际收支的情况看,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总体还是运行在合理区间的。
一是经济增长好于预期。2017年我国GDP达到82.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了6.9%,比前一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样一来中国经济的增速已经连续10个季度稳定处在6.7%-6.9%这样一个区间,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提升,延续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这样的发展态势。从2013-2017年这五年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是7.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也达到了15%。
二是就业形势持续向好。2017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创记录的1351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只有4.98%。城镇调查失业率覆盖了城镇职工就业以及进城农民工,这个数据比城镇登记失业率可能更加准确更加全面的反映就业形势。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保持这种就业状况实属不易。2013-2017年这五年间,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五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总共创造了大约6600万人的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左右。也就是说,十八大以来,尽管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了中高速增长,但是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三是物价形势总体保持稳定。2017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PPI(生产价格指数)由上年下降1.4%,转为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五年的下降态势。去年10月份以前,中国的PPI连续54个月处于下降状态,处于通缩状况,企业的效益、税收都受到很大的影响。2016年10月份以后PPI由降转升,出现了一个正的涨幅,对于改善企业的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总体来看,CPI延续2013年以来的温和上涨态势,过去的五年年均涨幅只有1.9%,PPI持续恢复性上涨,但是涨势趋稳。今年前两个月以来PPI的涨幅已经明显回落,只有3.7%。
四是国际收支保持平稳。201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是2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实现了回稳向好。其中,出口是15.3万亿元,增长了10.8%;进口12.5万亿元,增长18.7%。2013年以来,我国持续保持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货物贸易进口国、第二大利用外商投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的地位,货物贸易保持顺差,跨境资金流动稳定有序,国际收支形势不断改善,外汇储备连续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所以国际收支状况总体来说是非常稳定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