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震宁 陈恒华:【与作家、名校校长对谈】校园阅读是全民阅读的根基(下)(2)

摘要:读书是可以像吃饭、睡觉一样美好而幸福的事。校园阅读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孩子努力,需要家长引导,需要学校呵护,更需要全社会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书籍陪伴我们,让我们和作家、名校校长一起来谈阅读,一起过属于读书人的节日。

但是同时,开展读书教育也是一个比较艰难的任务,因为真正的阅读状况并不乐观。刚才聂老师提到了国家层面的阅读状况。在学校里面,我们对学生的阅读也有一些要求。每个年级的学生有阅读的书目,这些是学校老师推荐的,既包括文学类的阅读书目,还包括各种学科的阅读书目,以及结合学科的学习需要延伸的阅读书目。同时,我们也要求学生一年要读多少本书。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个现状,那就是学生读书的数量和内容,和我们期待的还有距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孩子读书闲书的时间还太少。学生在学校里就是读书,但是我们强调的读书是指学生有兴趣的书,是他们喜欢的课外书,特别是能够滋养他们精神的这类书籍。

二是孩子们读的书比较单一,在某一个领域读的可能相对多一些,其他就会少些,存在“偏科”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像我们吃饭偏食一样。青少年阅读还是要强调全面性,要有很好的阅读基础。另外,受到快餐文化的影响,现在存在大量浅阅读的现象,这也影响了孩子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上面这些问题都影响了阅读的真正成效。

在开展中小学生阅读的过程当中,首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从小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阅读一旦成为一种习惯,阅读的境界就会发生变化。我们给学生提的阅读境界的要求,首先是要会读书,然后是爱读书,再达到乐读书、享受阅读的境界。培养学生到达这样一种境界,除了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兴趣、需要以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培养方法。我们学校也有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阅读习惯的方法。

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我们发现,如果在低年级阶段就开始培养阅读习惯,这种习惯就能跟着他往上走;越往高年级才开始养成这种习惯,相对难度就要大一些。一二年级入学以后,在学生识字量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学校会开展活动,把学生带到阅读区,让他们随意翻阅各种图画书,让孩子在读书过程中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形成在学校的生活习惯:每天除了课堂学习以外,业余时间就跑到读书区,翻看一本喜欢的书。在这个过程当中,有老师的管理,也有一部分小志愿者为大家服务。如果有学生的行为举止影响了大家阅读的氛围,这些学生就会被志愿者请离这个区域。老师也会有措施,比如当天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中午可能就不能去阅读区了。这样慢慢形成了小学学区的文化:越是各方面表现好,越是遵守阅读纪律、要求的,越能自由地在阅读区活动。大家都把阅读看作一项享受、一项荣誉,这就形成了一种阅读文化。这是我们试图在教育当中引导学生来认识阅读。我认为,需要有从认为读书有用到敬畏读书的转变。学生对阅读抱着敬畏的心理,这就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他们未来阅读兴趣的保持有非常大帮助。我们就是在这样一种认识下开展校园阅读工作。

校园阅读实施中需要一些方法,我们学校现在实行的阅读教育可以概括为五个字:读、说、听、写、走。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