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智慧  人类的愿望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智慧 人类的愿望

――深刻把握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摘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高瞻远瞩,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先后100多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高瞻远瞩,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先后100多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举世瞩目的十九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单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时代价值作了详细的阐述。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以符合时代潮流的大视野审视世界、亚洲和中国,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的“命运共同体”观,进一步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可以说,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由理念到理论,内涵不断丰富深刻;由愿景到倡议,成效明显;由双边到多边,认可范围不断扩展,已经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眼下,正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和走向,就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五要”,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这里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走向,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外交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与以往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不同,国家彼此之间不再有壁垒分明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国与国之间的领土界限、主权界限和职权界限都被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各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往来所打破,越来越成为一种“地球村”。在这种“地球村”中,结盟争霸、势力范围、闭关自守等都已经成为一种落后的思维,取而代之的是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各国内部的事情自己商量,国与国之间的事情各方共同商量,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美好希冀,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无疑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里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走向,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安全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家不再是唯一的行为体,包括私营部门、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甚至个人都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参与者,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已从一般意义上的国防军事安全,扩展为更广阔范围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安全等众多内涵,这要求国家既要继续努力解决尚未解决好的传统安全问题,又要重视解决日渐增多的恐怖主义等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然而,眼下国际社会面临着的共性困扰是传统安全观已经无法有效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问题。而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国际场合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恰如“好雨知时节”,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为国际社会处理安全领域问题提供了优秀的路径和走向。不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也为建设太平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里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走向,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家只有大小之别,没有高贵低下之分;经济只有互利互惠,不能“一家通吃”,搞“零和”游戏规则。这就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必须秉持“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构建公平正义的新秩序,反对逆全球化的保守主义倾向,避免不公正的贸易战争。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来往必须基于互利互惠的互信关系,任何只从一国之得出发的垄断行为都是最终行不通的。正是着眼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认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倡导和秉持“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的开放、共享理念,以知行统一、说做一致的生动事实,既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也为如何推动建立经济全球化新秩序作了示范。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里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走向,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文明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各国家各民族的文明,只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尊重、包容、交流,而不能分裂、对立、排他,更不能消灭异己。这就规定处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种族与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必须具有广博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求同存异,不同的种族之间的血缘差异用文化予以包容;在这个层面上的不同可以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融合。近年来,中国政府秉持“和而不同”的文明观,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实践,从倡导和平发展到倡议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再到强调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在世界上产生了强大的示范引导力和号召力。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包含的“尊重”、“包容”、“互鉴”的新文明观,并由此呈现互鉴不同文明的经验和成果,以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为特征的“中国故事”、“中国震撼”,超越时空束缚,彰显了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和人类观念,包容不同价值观念和政治选择的强大魅力,为科学处理国家、国际社会层面的文化差异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