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4)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4)

——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代表和委员、专家在市政协议政会上的建言摘登

无党派人士代表周剑平建议:让北京乡村走向永久之美

北京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较好,村容村貌比较整洁、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公共服务比较全面。但从调研发现,我市农村在可持续发展上还有一些不足,村一级的集体经济相对较弱,造成各级政府不断输血、各村无力自我造血的现象。要实现持续之美,从形象美到内在美,从村外美到村里美,要发挥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目前乡村周边的大环境通过平原造林、林地保护、治违治乱,已经有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的雏形,但是农民院落的环境、村里的环境与公共空间的环境差距较大。北京农民对植树节的参与度比较低,但他们是最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果树或者景观树美化庭院和村落。政府的引领和政策的保障是基础,大家共同的奋斗和努力是根本。

二要发挥好党支部的引领发展作用。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团结带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战斗堡垒,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传播者、执行者、领头羊。村党支部要将提高农民素质、生态文明素养、健康社会风尚作为重要的工作。一个好的支部就能带领一个村的发展,所以配好支部与支部书记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他们是党建的主心骨、发展的领头雁、稳定的顶梁柱。北京选派一批有朝气有活力、爱农民爱农村的年轻干部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成效显著、口碑良好,这个做法要持续推广,久久为功。

三要发挥好产业的基础作用。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造血工程,要以乡村之美带动产业之美,以产业之美助力乡村之美。相关部门要根据各村的资源禀赋和地域特征加强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指导。山区可以利用生态优势,突出田园风光和山水风景,打造特色旅游,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北京生态涵养区许多农村风景如画,如延琉路、京昆路、怀丰路、京兰路等,可以形成辐射状的京郊精品旅游线路,带动沿线各村发展。平原地区与城市距离较近,可利用蔬菜、瓜果等特色走一产、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一些乡村可以承接城区疏解的功能。

花田经济也是发展乡村经济可选择的一种模式,可观、可美、可增收。如北海道农村的薰衣草观赏季、樱花观赏季,荷兰农村的风信子观赏季,奥地利农村的水仙观赏季,很好地把产业链做长,除了旅游带来的收入,还有产品带来的收益。北京农村也有油菜花的花田景观,但是尚未形成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根本原因是没有在全服务链上下功夫、没有在高精尖上下功夫、没有在特色上下功夫。花田经济要因地制宜、差异发展,持之以恒方得始终。

崔保东:以共享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要想“美”起来,必先让农民“富”起来,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树立共享经济的理念,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建议进一步加快“互联网+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电商交易平台向农村、农民延伸覆盖,同时特别注重区域品牌建设,延长产业链条。加强规划指导,充分利用和整合民宿资源,大力推广“分时度假”的乡村旅游新模式,积极培育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民宿产品。积极探索“共享农场”建设,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建立健全“共享农庄”标准体系,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共享农庄”品牌。

王昌海:提升年轻村民的归属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对北京市来说,要重视发展生态休闲产业,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 深度挖掘北京乡村人文内涵,不应只停留在传统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和观光采摘等基本形态中,应用核心文化不可复制的差异性塑造当地旅游品牌。

现在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给乡村带来了收益,但年轻人参与经营较少,大部分还是以中老年为主。北京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要在当地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培养年轻村民内生动力,让一部分年轻人回乡参与经营,提升年轻村民的归属感。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