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100多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最大受益者。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在历经百年奋斗的进程中,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完全正确的。一句话,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的辉煌今天。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概括为具有四个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马克思奋斗一生,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与实践指南。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并善于用创新思维破解民生热点问题,真真切切帮助群众出点子、想法子、谋出路。只有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我们要好好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始终将“人民”二字萦怀在胸,他用脚步丈量着祖国大地,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农村,深入到群众之中,到寻常百姓家掀开锅盖看看群众吃什么?摸摸炕上的铺盖够不够暖?与群众围坐在一起谈家常,嘘寒问暖。他深深懂得: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在2012年底将近9900万的基础上减少6800多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在2018年,中国还将继续加大精准脱贫的力度,将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异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目标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贯彻群众路线,我们就要懂得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找准找好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个体利益和全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结合点、融入点,集中决策找到解决矛盾的路径和科学方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从陕北农村大队支部书记做起,直至掌舵中国号巨轮,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时时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为人民做事是他的人生追求。“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这些掏心窝子的话语,怎不让百姓感动、心悦诚服!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是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的决定因素,谁赢得民心谁就赢得天下、赢得未来,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真理的伟大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它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8/0525/1001987.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