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业40年营业额增长700倍

中国餐饮业40年营业额增长700倍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地城乡主副食品都是凭票供应,当时的酒楼饭店大都归属公有饮食服务公司,城市普遍存在着“吃饭难”。以至于当1980年9月30日,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个体饭馆——悦宾饭馆在北京的美术馆翠花胡同一开张就引发轰动,慕名而来的外国使馆人员预订排到了两个多月。

5月29日,中国烹饪协会“2018(第十二届)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和中国餐饮行业改革开放40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市场洗礼,我国餐饮市场规模从1978年的54.8亿元升至2017年的39644亿元,攀升超过700倍。

中国美术馆门前的五四大街车水马龙。路南有条翠花胡同,南北向不长,靠南头,灰墙黑瓦的屋檐下,挂了一排红灯笼。门上,有块大木牌子,看了让人惊讶又好奇:悦宾,中国个体第一家。郭培基与刘桂仙夫妇1980年创办的悦宾饭馆是改革开放后北京第一家个体经营的餐馆。图为5月24日,北京悦宾餐馆(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刘锋摄 千龙网发

市场规模:从54.8亿到近4万亿,增长超700倍

1978年,中国餐饮业尚处在计划经济时期,体制僵化、发展乏力。走过40年,餐饮市场规模从1978年的54.8亿元升至2017年的39644亿元,餐饮收入总规模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餐饮市场对整个消费市场增长贡献率达到11.3%,拉动消费市场增长1.2个百分点。

中国烹协发布的数据还显示,从1978年到2006年的近28年时间,全国餐饮零售额突破1万亿元大关;随后,从1万亿到2011年餐饮销售收入破2万亿用了5年时间;从2万亿到2015年零售额突破3万亿元用时4年;而实现从3万亿到4万亿仅用时3年。

经营网点从不足12万个到465.4万,增加约39倍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地城乡主副食品都是凭票供应,当时的酒楼饭店大都归属公有饮食服务公司,城市普遍存在着“吃饭难”。以至于当1980年9月30日,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个体饭馆——悦宾饭馆在北京的美术馆翠花胡同一开张就引发轰动,慕名而来的外国使馆人员预订排到了两个多月。

中国烹协资料显示,1978年,全国餐饮业营业网点不足12万个;而截至2017年,全国餐饮企业已达465.4万个,经营网点数量超过800万的规模,40年间增长约39倍。目前我国餐饮业网点中,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为代表的非国有经济的比例已占到95%以上,成为行业主体。

人均消费全年不足6元到2852元,增长约500倍

随着40年来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从只求吃饱吃好到追求吃出特色、吃出文化、吃出营养、吃出健康,餐饮消费从家庭到社会的转变,推动了餐饮市场的发展进程,人们更愿意外出就餐,家庭消费成为餐饮消费主流。

中国烹饪协会分析,1978年餐饮收入54.8亿元,当年9.62亿国人的人均年消费不足6元;而到了2017年,全国餐饮收入39644亿元,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3.9亿人口计算,人均年消费达2852元。这个数据较改革开放之初增长约500倍。

走出国门:20万家中餐厅落户188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纵观中国餐饮业,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星巴克等国际品牌相继进入中国;中央厨房加速餐饮企业的连锁经营;冷冻菜品、半制成品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利;团购、外卖开创了互联网+餐饮新模式……

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华美食正逐步走向世界,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40年让中餐馆在188个国家和地区落户,餐厅数量高达20万家。全聚德、眉州东坡、海底捞、花家怡园、黄记煌、大董等领军餐饮企业实现了海外发展。仅中式快餐“兰州拉面”就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00多个门店。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餐饮业也踏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2018年1-4月,全国餐饮市场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品牌餐饮的带动作用继续提升。预计2018年,中国餐饮市场将朝着整体规模跨4万亿、限上过万亿的目标冲刺。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