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备课精益求精,讲课洒脱轻松
要认真备课。讲好课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本子。现在,有些同志之所以宣讲不好,包括学校老师讲课讲得不好,就是缺乏好本子,没有下大功夫准备好讲稿,准备讲稿东拼西凑或者是胡乱对付。讲课就得有讲稿,没有讲稿,讲课就靠不住。没有好本子,信口胡说、即兴发挥,很难讲好。特别是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更不能随便讲,因为不是讲你的思想,而是讲习近平同志的思想,是讲我们党的理论。同志们,你们去宣讲,一定要下苦功夫搞一个好本子,字斟句酌,认真推敲,而且搞出本子之后要叫别的同志看,一块研究、挑毛病。我年轻的时候在家里备课,就讲给我老伴儿听,讲给我孩子听,叫他们给挑毛病。
备好课的关键是下苦功夫,努力做到“四个熟”。
第一,思想观点得考虑成熟。从实际出发,多侧面、多角度思考你所讲的观点,正面与反面、历史与现实、此域与彼域、逻辑与实践、对错和信服,包括人们听了可能产生什么疑问、可能提出什么新问题都得事先考虑到,反复琢磨。
第二,事实材料要研究成熟。我举例子、打比方,包括平时我形成观点依据的事实材料都得研究成熟。备这一堂课的时候,讲理论观点的时候,脑子里有相关的事实材料要调动出来,还要调查所缺的材料,还要研究各种材料的可靠性和价值,举出来的例子都是可靠的,概括的事实都是让人信服的,还要精心选择典型事例验证自己的观点……我们备课的时候掌握的材料是越多越好,选用的事例是越精越好。精选事例的原则有以下几个。一是少,例子不是越多越好,典型例子就有代表性。二是近,离听课对象要近,离现实生活要近,不要整天一讲就是“外国的”“古代的”“天上的”,跟“身边的”没联系,这是不行的。三是简明扼要。讲例子的时候要求简明,因为具体事物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多种样式、多种关系的综合,我们这个理论是抽象出来的一点,介绍的时候就讲跟这个理论有关的一点,不要面面俱到,否则就成了讲故事。故事讲得挺热闹,但不利于帮助理解理论,逻辑也就乱了。
第三,表达方式要成熟。有了思想,有了例子,用什么方式表达也很重要。著名教育家、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曾经说过:“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冶炼过程;把思想变成系统的语言,把系统的语言变成科学的文字,还要经过一个冶炼过程。”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思想变成语言,把语言再组合起来,这里得认真琢磨。不认真琢磨,语言一粗糙,一不精确,就会出毛病。不通俗易懂也不行,不准确也不行,表述方式一定要下功夫,反复推敲,反复琢磨。语言是思想的表达形式,思想是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思想和语言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一个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一个思想也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就是需要我们推敲的地方。同样的话,你用那种语言说出去,别人不容易听懂;你换个语言,他就能听懂。同样的话,你用这种语言说出去,他接受不了;你换个语言,他就能接受。这为我们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第四,脱稿讲解要演练成熟。凡新课都要反复试讲、演练,达到脱稿而不离谱,潇洒自如而思路不乱。我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刚当政治教员的时候,在家里写好了讲稿,之后拿着讲稿到山顶上自己讲课,讲着讲着讲不下去了,就拿出稿子来看一看;有的时候,我自己在家里讲,当时没有录像,就用录音机录下来,自己再听,听了再改,锤炼成熟。年轻的时候养成这种习惯,将来才能够达到出口成章;年轻的时候不下苦功夫,将来从事这种行业,即使年纪大了也难以有很高的水平。在讲稿的基础上,列出简短的讲课提纲。提炼提纲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梳理、锤炼和打腹稿的过程。这样讲课才能讲得好,才能讲得自如潇洒。
最后,我想说的是“台上一节课,台下十年功”。台上的一堂好课,都是台下长期下功夫积累的结果,这不是光靠临时备课能解决的问题。鲁迅先生说过,“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平时不读书,没有吸收那么多营养,你喷出来的只能是水;若平时多积累,就会把自己的血变浓,这一条非常重要。老舍先生说过,“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很多同志注意研究讲课的方法、艺术和技巧,我今年70岁了,实际上我在备课的时候从来没考虑技巧、艺术、方法。有人说,老王讲课有艺术性。我说,我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也没想到用什么方法。我认为,首先丰富出方法。方法就是使目的转化成效果的门路和途径。思想知识丰富了,自然就能出方法。脑袋里空白一片,没多少思想,没多少知识,你用这个方法、那个方法,什么都没用。其次,业精出艺术。你的专业精通了,即使没有考虑到艺术性,讲出来别人也会认为有艺术性。因为所谓艺术性就是对内容表达得非常准确、鲜明、生动。你的专业不精通,又缺乏知识,能力又差,你讲这艺术、那艺术都是出洋相,都是作秀。有的同志讲求艺术备课,然而水平不高,老想弄点小插曲,最后分散人的精力。最后,熟练生技巧。你经常讲课,经常备课,语言、思想、材料、结构一切都安排得巧妙精当,这就是有技巧。你不熟,备课没下大功夫,平时也没好好学习研究,谈何技巧。所以,我讲了一辈子课,你叫我说哪一堂课有什么技巧、有什么艺术、有什么方法,我从来没想过这些东西。知识思想丰富了,术业精通了,勤奋熟练了,艺术、方法、技巧都出来了,总而言之是要下大功夫。
当好宣传家的关键是热爱,把这个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心投入才行。什么是水平?我总结,水平就是血水、汗水、脑汁水在一个点上的聚集和积累。一是有水平就得有血水、汗水、脑汁水,没有这些“水”谈何水平。二是还得聚集到一个点上,水汇聚到一个杯子里,不断累积,水平就高了。有的人用了不少心血、汗水,也绞尽不少脑汁儿,结果一会儿想跟别人斗,一会儿想捞点钱,一会儿又想拍马屁、升个官。水是不少,但都洒了,水一洒,风一吹就干。所以,集中不到一个点上,谈何水平啊,最后脑子里只有荒漠没有水平。同志们,你们是大学生、研究生,我给你们建议:学习要博,知识面要宽,研究要专,要早早确定今后人生的发展方向,持之以恒,高标准、严要求,自定规矩,管住自己,养成一套良好习惯。
好了,同志们,今天就讲到这儿。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