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国际

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报告人:王志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
简 介: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就是时代潮流。“一带一路”倡议正是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中国成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在全球治理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播放:74811
发布时间:2018-07-19 16:16
  • 社会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但社会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改革开放也是有阶段性的。本报告从时间逻辑、理论逻辑、社会逻辑、国际经验逻辑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文稿]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具体来看,陆海内外联动就是根据地缘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国家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合作区为平台,形成经济发展联动效应,促进经济发展;东西双向互济则是指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而推动东西部地区实现平衡发展。[文稿]

  • “一带一路”作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具体来看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五通三同”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第二,“一带一路”奉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第三,“一带一路”有着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正确义利观;第四,“一带一路”打造的是“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第五,“一带一路”能实现与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文稿]

  •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2013年9月和10月又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落到实处,因此,二者是难以分开的理论和现实、内容和形式,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文稿]

  •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一带一路”建设则是强国战略的体现。“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倒逼国内改革,推动中国经济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还能打造区域合作模式、构建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一带一路”还肩负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创新。从大国关系来看,“一带一路”建设能构建良好的大国关系,对世界格局的重塑有着重要意义。[文稿]

     

    王志民

    王志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主持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又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您能否阐述一下改革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逻辑关系?

    我们这一代人因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所以感触极为深刻。实际上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对改革开放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改革开放,从小岗村到深圳特区,从乡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风风雨雨,40年砥砺奋进,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大的。1978年,我国人均GDP按当时汇率计算,大约是220多美元。2017年,我国人均GDP已接近9000美元。1978年对外贸易出口总额97.5亿美元,2017年则达到两万多亿美元。过去老百姓期待家里能有的“三大件”,现在看来都不算什么了。现在,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已经超过排行第三的日本,并且经济总量相当于两个日本的经济总量。中国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是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不能不为之叹服的。

    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我国在经济上、生活水平上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经济仍处于中等水平,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与全面实行现代化目标也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要回答“改革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逻辑关系”的问题,首先要有一个立论,这就是改革是无止境的,但也是有阶段性的。

    第一,实践逻辑。我们先来总结一下,改革开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始于是1978年,首先是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开始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个阶段起始于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段时间中国的制造业逐渐强盛起来,对外贸易也发展起来,很快成为了“世界工厂”,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第三阶段起始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从此我们开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是从单向的开放变为双向甚至多向的开放。过去我们主要是从资金、技术、装备、管理经验等方面以“引进来”为主,现在我们形成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思路,并且逐渐实现“走出去”超过“引进来”。按照经济学的说法就是,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从实践上来看,“一带一路”是一个自然的演进过程,而不是人为的。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也是顺应了实践的发展。

     第二,理论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行了许多新举措,包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篇之作,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又逐渐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是适合于时代发展的。

    第三,社会发展逻辑。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从现在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正在奋斗过程中。

    2000年,我国实现了总体小康。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社会发展战略也在发生变化。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把“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到2035年;把2050年目标提高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四,国际经验逻辑。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名词叫“中等收入陷阱”,也被称为“拉美现象”,当然这个问题用在中国并不完全对,但是我们必须警惕和防范这个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当他们的GDP达到1000或者3000美元时就停滞不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紧密相连的,经济停滞不前,社会就不稳定。那么,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深化改革。怎么跨过这个时期?从国内看,国内改革不断深化,同时,我国还推行“一带一路”建设;从理论上看,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逻辑分析看,中国的改革到了和世界共赢的时代,而且在共赢时代,中国由原来跟随的角色逐渐发展到引领的角色,“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出的新思路,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思路。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