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论初心与使命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与思考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全国大表大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主题报告中开宗明义:“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掷地有声,振奋人心。“初心”“使命”遂成时代热词。目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各种“初心与使命”剖析文章不断见诸报刊网络,见仁见智。然要剖析清楚,笔者认为以下六问,是绕不过的关卡。此六问是:

何谓初心和使命?

何谓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

何谓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为何要抱有如此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实现得怎么样了?

若未完全实现,何时才会完全实现?

何谓初心和使命

“初心”,一般解释是指做某件事、某项工作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初”,从衣从刀,裁剪衣服的开始,即事物的起始、源头。“心”,五脏之一,以五行论之,属火脏,居胸之正中,主思维、智慧。由是观之,“初心”即万物起心动念的初发心。

“使命”,解释很多,命令、责任,奉命出使之人、使者所奉之命令,不一而足。笔者以为出使时所担负的职责、所接受的命令意最为靠谱。“使”,古意为疾速,引申为疾速行走之人。出使之人,君命在身,焉能不疾。“命”,从口从令。令,号令,从口出,多为君上发之。君令,又称天命。天命如山,职责不可谓不重大。“使”“ 命”二字,合二为一,言责任,则更具威仪感、神圣感。

“初心”最早见诸何典籍。世人或谓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其卷第十七有“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其卷第十九有“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或谓出自华严宗四祖澄观法师《华严经疏钞》“初心为始,正觉为终。”或谓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

此等见解,虽有道理,实不尽然。佛教是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我国,至今亦不过2000多年光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此之前,关于“初心”“使命”类似论述载诸典籍者应该还有。

《尚书·太甲中》:“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尚书》,上古之书。既不知所作者何人,亦不知成书年月。其文字古远,佶屈聱牙,晦涩难懂。此段中,“厥初”“厥终”却不怎么晦涩,与现在我们所说的始终已经很相近了。“厥初”指原来的“初心”。“图惟厥终”,图的就是始终如原来的“初心”。

此文之后的是《尚书·咸有一德》,讲的是商汤宰辅伊尹教导商第四帝太甲如何当好帝王,指出“一德”标准,是做好帝王应有标准。

“非天私我有商,惟天祐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

“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非天私我有商,惟天祐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既振聋发聩,又循循善诱。一德,即纯一的德,标准是惟贤爱民。帝王如有此德,江山定会长久,百姓定会安宁。这种纯一之德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初心和使命已经很相近了。读这些文字,是否感到意味深长。

说完《尚书》,再说《周易》。

《周易》与《尚书》一样,是中国最古老的书;但《周易》与《尚书》又不一样,是中国最奇妙的书。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能把《周易》说清楚。在儒家眼中,《周易》是群经之首;在道家眼中,《周易》是三玄之一。其学理既关乎天地运行,亦关乎个人荣辱,更关乎家国兴衰。上至帝王将相,中至才子佳人,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关注、研习《周易》。《周易》有没有关于初心和使命的内容呢?若从字面看,没有;若从思辨看,有。

《周易·乾卦第一》:“乾为天(乾上乾下)。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龙是天上神物,龙道即天道。这段文字,说的就是“天道”。天道在人,象征的就是“君道”。龙,行云施雨,万物因之生生不息,伟大、崇高、阳刚、健美。“勿用”时就抱有此初心,“飞天”时就施展此初心,虽高“亢”而不悔,诚属初心不改、矢志不移之典范。

《周易》承接中国儒、道两家。中国儒、道两家对初心和使命又是如何论述的呢?

儒家代表人物是圣人孔子,亚圣孟子,其经典著作当推《论语》《孟子》。

《论语·学而篇第一》:“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传统的解释是:谨慎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

其实,我们还可以做另外一种理解:“终”是最终的果,“远”是很远的因。慎终追远,指的是要得到好的最终结果,就一定不能忘记刚开始的那一善念恒心。有了这一善念恒心,社会自然会和谐安宁,民风自然会厚重质朴。

孔子的善念恒心是什么呢。是天下苍生盼望的“大道”。《礼记·礼运·大同篇》:“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有志焉”即内心深怀向往,亦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初心,初心若看得神圣,决意为之奋斗,便是使命了。那么,我们要进一步问,孔子心中向往并决意为之的“大道”是什么呢?是“大同”。《礼记·礼运·大同篇》接着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天下为公”,“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等,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要通过“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去努力实现的“好的教育、好的医疗、好的工作、好的养老、好的保障”,是否有些相近了。只不过孔子讲得更文雅、更深沉些。

当然,孔子的善念恒心也包括:“政者,正也。”“节用而爱人。”“贫而乐道,富而好礼。”“朝闻道,夕死可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论述可能有点间接,孟子的论述就很直接了。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