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政德建设融入全面从严治党

将政德建设融入全面从严治党

摘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同时,监察法明确将加强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监察工作方针。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更加推崇厚德尚法,为廉政教育赋予了新的意蕴和更高要求,政德建设任重道远。

筑牢崇高理想,用坚定信仰永葆党性“大德底色”。大德,是政德的根本所在。一个人、一个政党,都要怀有赤子之心,这颗“心”就是理想信念,也是政德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97年的风雨历程中,共产党人始终牢记理想的无上荣光,生动诠释信念的无穷力量,使理想信念的“精神火炬”照亮胜利前进的道路。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们要从“真理之光”中感受启迪,坚定虔诚信仰、坚守执着信念、坚持必胜信心,一生忠诚信仰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探索真理、领悟真谛;一生不懈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奋斗;一生忠贞不渝党的事业,不忘初心为实现伟大复兴砥砺前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应从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入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将理想信念这个“大德”铭记于心、付之于行,用崇高理想和坚贞信念激荡思维、激发斗志、激励信心、激扬人生,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中汇聚磅礴力量。

树牢宗旨意识,用坚强信念涵养为民“公德底蕴”。公德,是政德的核心所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以“公心”换“民心”,为民树公德、重担当、谋福祉,才能准确诠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深刻理念,才能真正符合“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观的道德标准。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秉承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的利益和群众的幸福而努力奋斗,才能赢得民心民意、汇聚民智民力。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是管党治党关键,更是民心所盼。群众对腐败和作风陋习深恶痛绝,不得罪腐败分子、不整治干部作风,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零容忍的态度,持续保持正风肃纪反腐高压态势,朝着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行稳致远,努力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事实证明,重拳反腐、铁腕纠风,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为实现复兴伟业筑牢了群众根基,凝聚了民族血脉,汇集了人民力量。

抓牢行为操守,用坚贞信条恪守修身“私德底线”。私德,是政德的关键所在。“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周恩来同志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一生时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这也应该成为每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信条和道德操守。要专注“自、慎”二字,提升私德修为,修心治身,为政于民。自律以慎独。独处之时、无人之地更见私德本质。无论何人何时何地,都须心存敬畏,慎私慎独,一以贯之地严以律己,善始善终地守住初心,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自重以慎微。慎微者方有大天地,自珍自爱才能有大作为,小节小事更显高风亮节。要秉承“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防微杜渐,谨小慎微,重贤重德,多积尺寸之功,始终保持公仆本色。自明以慎初。万事皆有初,腐败分子的堕落轨迹多始于初之不慎。必须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扣好“第一粒扣子”,筑牢“第一道防线”,避免“第一次放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自励以慎终。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攻坚克难的最后一关,越要警惕放松心态和麻痹思想,越要避免畏难情绪和悲观预期。要有清醒认识和必胜信心,保持善作善成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作风,不在“最后一棒”跌倒失误。自省以慎欲。“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要将精神追求和价值基准聚焦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欲望面前坚定信仰、坚守底线。自警以慎染。党员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固本强基、涵养正气、激浊扬清,严以修身、严以养德、严以用权,切实做到明白做人、清楚做事、干净做官,从而引领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作者:河北省秦皇岛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