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俐:《诗经》的八个伟大之处(3)

摘要:《诗经》的伟大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内容;第二,它包容的地域非常广泛;第三,它的内容来自多彩的现实生活,极其丰富;第四,它所表达的感情高雅纯正;第五,与政治有关的诗歌高尚且严肃;第六,它塑造了理想的贵族人格风范;第七,《诗经》记录了当时的礼仪文明;第八,《诗经》是精心结撰的艺术,取得了高超的艺术成就。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蓼莪”是悼念父母,怀念他们的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头两句是比喻,诗人把“蒿”和“蔚”当成了“莪”,于是心有所动,用比兴的手法开始抒情。“莪”是一种野蒿,可以食用,且味道香美,是环根丛生的植物,俗名叫做“抱娘莪”。一个莪有一个主干,旁边又会陆续长出枝干,主干与支干互相拥抱在一起生长,是非常美好的植物,常用来比喻成才、孝顺的人。而蒿和蔚都是散生的,蒿质粗而不可食用,蔚除了不能食用之外还不能结子,因此常用来比喻不成才且不能尽孝的人。这句话是说诗人在远处看到又高又大的野草一样的蒿,以为是莪(抱娘蒿),走近一看却发现不是。比喻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他很是器重,希望他能成才,长成莪,但他却辜负了这份期待变成了蒿。朱熹有句话说:言昔谓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以死。于是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这句话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在我们身上寄托了那么多美好的愿望,希望我们成才,希望将来可以依赖我们。如今我们长大成人了,还没来得及给父母带来幸福,他们就已经不在人世了。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人想起父母生养自己的辛苦,陷入到想念父母的感伤中。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第二段基本重复上一段的内容,只把“蒿”换成了“蔚”。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和“罍”都是盛水的器物,一般来说,“瓶”小一点,“罍”大一些。瓶里灌满了水以后放到罍里,罍里的水满了,瓶又可以从罍中汲水,二者是一种互相依靠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与瓶和罍一样,也是相互依靠的,父母不能得到供养,是子女的耻辱;子女小的时候没能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是父母的耻辱。但是现在因为失去了父母,很好地终养父母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对此感到很痛心。“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自己一个人活在世上还不如跟他们一起死去。第二段主要感叹父母去世所带来的悲伤。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怙”和“恃”都表示依靠、依赖的意思。这句话是在问没有父亲和母亲,我们又该去仰仗和依赖谁呢?“出则衔,入则靡至”,“恤”是指内心的悲伤情绪。因为父母不在了,出门的时候我们一直带着忧伤,回到家里又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就像没有回家一样。当然对于大部分的年轻人来说,父母亲都是在的。大家可以通过想象这样一种情境来稍微体会一下诗人的心情。比如放寒暑假,我们回到家里,还没进屋就开始喊妈妈,如果妈妈正好不在家,没有人回应,我们心里多少会感到有点失落。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连续用了六个“我”字来说明父母的养育恩德。“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鞠”是养育的意思,父母生了我并养育我长大。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些动词都是同义词。他们千方百计的用各种方式来培养教育我,历尽了劳苦。“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罔极”指没有定准。现在我想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可上天却不肯给我一个机会。这句话有哀叹老天爷不够公平的意思,连续使用了排比的句式,可谓是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有如哭诉一般。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