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俐:《诗经》与诗教(9)

摘要:衡量一个民族或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有两把标尺,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对《诗经》的学习在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人格塑造的过程当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当代教育中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的祖先在创作和学习《诗经》的过程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不但给人以艺术审美享受,还用艺术的方式教人们该如何做人。本期报告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赵敏俐为您展现《诗经》教化育人的力量。

最后两章,诗人在先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抒情,描述自己遭遇到的不幸。“南山烈烈,飘风发发”,南山又高又陡,“烈烈”是艰难险阻的意思。“飘风发发”形容山风呼啸的样子。南山又高又陡,冬天里北风呼啸、冷冽肃杀。诗人通过描写这样的一个画面来象征自己遭受的苦难,诠释自己现在孤苦的处境。“民莫不穀,我独何害”,“穀”是养的意思。其他人都有父母可养,为什么偏偏我的父母去世了?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律律”和“弗弗”是上一句中“烈烈”和“发发”的同义词。其他人都有父母可以奉养,只有我没能把父母奉养到底。可以说《蓼莪》是中国古代抒写孝子情最为动人的篇章,当然这一类的诗篇还有很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经》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当代有些学者会通过新的吟诵方式对《诗经》中的篇目进行表演。比如2011年前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几所大学曾经搞过一个两岸大学生中华诗词吟诵联谊会。会上,两岸的大学生一同在台上吟诵了《蓼莪》这首诗。当时一位台湾辅仁大学的教授为它谱了新的曲,使得整个吟诵的效果非常震撼人心。台上吟诗的同学流下了眼泪,台下的观众也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大家都沉浸在一种感动的情绪中。所以说《诗经》的内容是高雅的,《诗经》中的好多作品都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诗经》崇尚的是高尚的生活情趣。《诗经》里的诗篇分为各种类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政治诗歌中表现的是贵族士大夫们对国家的关心,及对腐朽现象的批判;如《大雅》的《桑柔》《雨无正》等。在战争诗中表现的是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对入侵之敌的愤恨;如《小雅·采薇》《秦风·无衣》。在宴飨诗中表现的是君臣之间、亲属之间和乐的感情和高雅的情调;如《小雅·鹿鸣》《小雅·伐木》。在农事诗里表现的是对土地、庄稼和田园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如《周颂·丰年》《周颂·载芟》。在爱情诗里表现的是中国人对人性之美的欣赏和纯真的男女之情,如《叔于田》《野有蔓草》。高尚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情感,本身就有教育人的重要作用。

第六,诗经塑造了理想的贵族人格风范这里以《卫风·淇奥》这首诗里的部分内容为例来说明。“淇”是淇水,“奥”是水的弯曲处。“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你看那淇水河畔,翠绿的竹子婀娜多姿。“绿竹”在这里用来比喻君子的风度。“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前面我们提到子贡和孔子谈诗时说到了这一首。“有匪君子”是文采斐然的意思,“切”“磋”是指对牛骨和象牙进行打磨,“琢磨”指把美玉和宝石制成工艺品的一些工艺手段。文雅的君子就如同经过切磋的的牛骨和象牙,经过琢磨的美玉和宝石一样。瑟兮僩兮,赫兮咺兮”,”,庄重;“僴”,举指大方;“赫”,心地光明;“咺”,心胸广阔。就是说君子既庄重,又举止大方;既正大光明,又心胸广阔。“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这样文雅的君子怎能让人忘却呢?这首诗不但歌颂了美好的道德品质,也诠释了当时理想中的贵族应具有的人格风范。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