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2)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认清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引领中国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阶段。

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体系,不能是一个形而上、大而化的东西,而是必须能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让企业在生产经营决策中意识到,让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改革的过程中涉及到,让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开展行业监管、市场监管中真正运用到。所以,这个目标体系一定是操作层面可操作、目标层面可明确、交流层面可沟通、政策层面可设定的,这样我们才能将其纳入到现行的行政管理体系、经济发展体系、社会发展体系相关目标的管理和运行之中。接下来,我们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开展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进一步完善和创建制度环境。这样就形成了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良好逻辑关系:高质量发展是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目标的支撑手段。目标不能大而化之,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手段不能虚,必须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各方面体现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支撑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内涵的基本诉求。

三、高质量发展需要应对的风险和难题

我们现在面临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打好三大攻坚战的任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应对的风险和难题,首先就是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道路上的三大攻坚战。在今后三年里,要以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和基本统领,重点打好和应对好重大风险化解、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一)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要打好这一攻坚战,重点是防控好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压力当前表现非常明显的是债务风险,要有效化解这一风险,一方面要把杠杆的社会债务规模和杠杆率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既不过多也不过少,关键还要优化债务结构和杠杆运用方向。另一方面,要依托好实体经济发展,使实体经济效率更高、质量和效益更好。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根本性化解和解决债务风险问题。

在重大风险防范,重点是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中,高质量发展要做好以下重要政策安排和应对选择:一是必须推动实体经济的创新和发展,坚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加紧密统一起来,特别是供给侧改革,我们不能再仅仅停留在思维上和口号上,必须行动起来,进入到实质推行阶段。二是要把杠杆风险有效防控好,重点是要做好三个层面的防范,包括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问题、金融与房地产的问题以及金融系统内部的问题。一方面,要去杠杆、控杠杆、稳杠杆,另一方面,要实现杠杆的结构性调整,使有限的杠杆空间更主要集中于实体经济层面,而不是金融系统内部、金融与房地产市场的交易内部。三是对出现了风险的地区、领域和企业,一定要以底线思维作为对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指针。风险不是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一定要在一个合理的底线基础上。没有达到底线时,要着力于发展和效率的提高,着力于发展目标和改革目标的实现。当各项发展任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向时,也要对在转向过程中所形成的过渡性问题进行有效管控和处置。所以,对于杠杆问题的要求,一是该控的控,该降的降,该稳的要稳,甚至该加的还要加。二是建立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与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三是在资金形成层面,更加偏重于股权资金的有效形成和运用,这就是我们做好重大风险防范,特别是金融风险防范的主要要求。比如说,当我们把主要的精力都用于发展实体经济时,才能真正意义上形成对质量提高的支撑,对生产效率提高的支撑,对企业效益提升的支撑。这些支撑最终才能够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相统一,形成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内核和重要支撑动力。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重大系统性风险防范,其两个落点是推动发展和防范风险。

(二)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精准扶贫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不能是基于破坏性基础上的一种扶贫、基于过度开放上的一种扶贫或仅仅基于项目投放的一种扶贫;二是要注重因地制宜,激发老百姓的内在提升动力。针对扶贫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扶贫项目,针对具体的人采取具体的方式,以最好的具有持久性脱贫能力的手段,来解决人口的脱贫问题。

根据这个要求,在精准脱贫的情况下,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好高骛远,要先脚踏实地按照现行贫困县的标准做好扶贫工作。扶贫工作的关键在于脱贫,而不在于把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在短时期内提升到什么水平。这是由扶贫对象在脱贫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外部的有效辅助实现的,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拉升性的效果。那种拉升性的效果没有市场基础和推广条件,其作用和意义自然大打折扣。所以我们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在此要求下,瞄准特定的贫困群众,实现精准帮扶。并且,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二是要对各项扶贫工作进行科学的考核监督,并对扶贫的各项资金进行严格的资金监管。三是要保护培养好我们的干部。

(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进入到各项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和要求之中。要真正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形成人民群众对工作、生产、生活的满足感,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核心要求。二是以创新为基础。污染防治工作,不是为了降低我国的产出水平,放慢发展步伐,抑制经济扩张,降低老百姓的收入。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一定是要求在质量第一,效益提高的基础上,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扩张和发展。只不过,这个扩张和发展有了前置条件,有了紧箍咒,有了这样一个核心载体和要求。污染防治工作就是经济发展的前置条件,就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所要付出的成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获得绿水青山,就要放弃一些简单的物质扩张、简单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我们还要做好三大重点工作:一是要使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生态环境的质量总体改善。对大气、土壤、水的各项工作要落到实处。二是要有效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要求。三是要调整运输结构,提升运输效能和提高运输的组织模式创新。

四、如何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优化和完善宏观调控和国家治理,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坚持“稳中求进”这个重要原则,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稳”是指经济运行态势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稳,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稳。“进”主要是指改革,以及在改革基础上所形成的经济发展动力、内涵的提升和创新。“稳”是“进”的重要前提,“进”是“稳”的方向。保持现状的低水平的“稳”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更高水平的发展,更大规模的产出,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才是核心。也就是说,高质量发展是“进”的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稳”的基础,“进”不可能离开“稳”的基础,而“稳”也要匹配“进”这一目标的核心诉求。

在政策运行和设计以及调控层面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重点要在三方面协调有序发力:

第一,在财政政策方面。要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的支出结构,确保对于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要压缩一般性支出,有效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有效体现以下三个政策取向:第一,财政政策要建立起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联系,各项财政支出和税制结构的调整,要进一步体现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第二,财政政策要有效支持和服务于难以获得市场充足支持的相关领域、行业和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要有效引导市场力量来支撑小微企业的发展,构建一系列以小微企业作为服务对象的财政政策引导机制和服务机制。第三,要有效做好基础设施和政府的投融资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内容。我们要努力推动政府各项基础设施的有效提升和平稳发展,以此来加强和优化政府的投融资结构。

重点要做的工作,就是将现在政府债务的相关管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具体要实现这样三个目标:第一,政府债务必须显化、明确,只能以政府债券的形式来予以体现。第二,相关市场的协同力量必须明确边界,取消政府对市场协同力量的隐性支持和刚性对付。我们的货币当局,相应的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要积极支持相应的金融力量来推动和服务于政府的债券发行工作,一起支持和协同这样一个资金力量的发展工作。第三,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方面,要有效盘活政府的存量资产,通过对存量资产的调整、运用,实现政府财力和资金的灵活运用,避免过大程度的沉淀,导致过量资产风险的形成。关于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面,要保持中性,也要保持灵活性,要审时度势,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相应调整货币政策的重点、规模、取向和内容。要管住货币供给的总闸门,不能过快,但是也要有效满足市场对于货币资金的需求,不能让市场的资金投送过紧,甚至挤爆一些债务,形成一些所谓的债务违约。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有序增长。同时,要努力保持人民币的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要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股权融资渠道、社会融资渠道、信用融资渠道。在融资渠道形成的情况下,还要让融资规模更大,手续更加方便,成本更加低廉,从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第二,在产业政策方面。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上,要发挥好政策作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应对的重要环境,是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的环境。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要强化实体经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积极支持和形成实体经济在吸引力和竞争力上的公平。要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的合理增长。

第三,在社会政策方面。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建立在新发展理念基础上的发展。共享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诉求,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政策着力点。共享发展,关键是落在社会政策层面。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来讲,社会政策要更加注重解决一些突出的民生问题。比如,现在反映相对比较强烈的教育上的问题,医疗上的问题。从这些问题出发,我们要解决好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的基本公平,第二要解决的是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基础上的基本公平。比如,现在面临的择校热的问题,就是教育不公平的一个基本体现。有些地区已经开始着手解决教育的不公平问题,但有些地区甚至还在强化教育的不公平性。教育公平是保持社会正常有序流动的基础。从这一点出发,高质量发展自然包括教育公平这种基础公平在内,教育越公平,高质量发展的构成指标的表现特征就越明确。有些地区已经探索出一些重要成果,比如组建基础教育集团。在这个集团内部,根据现在的学校水平,将优等校、中等校和相对落后校放在一起,然后由政府的公共财政解决标准化学校的硬件建设问题,确保所有学校的硬件建设全部都是标准化无差异的。同时,在教育集团内部,实现教师轮校轮岗制度,每三到五年轮换一次学校,每次轮换的教师比重应不少于一定的百分比。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实现教育公平。同时,还要将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和家属,也纳入到教育公平的轨道上来,除了极个别城市、极个别原因必须要保留的之外,原则上在基础教育层面,不能再有对本地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方面不公平的特征体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征,这些问题必须要进行解决。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