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3)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认清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引领中国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阶段。

二是医疗保障问题。医疗保障要满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第一,要够用,医疗如果不够,满足不了需求,就会形成我们这个社会的硬缺口,显然是不行的。第二,要够好。从现在来看,稍微有一点疾病,大家动辄就愿意往三甲、二甲医院集中,这就导致:一方面大量的社区医院、基层医院出现了床位的闲置以及医疗资源的闲置,另一方面,大医院的医疗资源极为紧张,患者不满意,医者也不满意,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社会成本和压力。第三,要够便利。有一些疾病,特别是重大疾病,基层医院显然缺乏有效的治疗和治愈能力,当然要到大城市、大医院当中来进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医保报销制度,是不是便利,是不是能够以人为本?要按照患者的基本要求和满意程度来进行设计,而不是立足于管理方怎么方便管理医保来进行设计。管理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艺术和技术,而服务于老百姓,是我们管理的最终目的,不能本末倒置,这就是高质量发展。

三是其他民生问题。针对一些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要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我们必须将公共服务领域、民生领域的创新,也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支撑的重要内容。要使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内容当中,不仅有高科技和黑科技,还要有民生科技和公共服务科技。我们不能连大飞机都造出来了,但是依然让老百姓对常用药品,对基础体检设备的要求都难以匹配。

此外,在相应政策增强和优化调控的基础上,高质量发展还强调要扩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要迈得更大一点。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尝试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加快构建和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五、落实好高质量发展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环境和各项宏观政策调控的主要要求,要完成今年的高质量发展任务,我们要突出做好以下八项重点工作。

第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其推进到实际实施阶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要有效区分谁是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谁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容,谁是供给侧改革的手段。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发展为基础,更好匹配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目标体系,当然要建立在我们的供给方式,产品体系和市场机制全面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上。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有三个:一是要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在我们已经遇到较大外部环境瓶颈和资源瓶颈的情况下,要学会从经济运行当中挖掘存量的潜力。二是要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落点当然是要使新的生产方式取代旧的生产方式,用新的企业来有效替换掉旧的企业,新的产业系统有效置换旧有的产业系统,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但是,目标一定要以市场的规律和规则来办事,不论是提升产业,优化生产组织方式,还是改善产品结构和质量,核心是一定要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供求的动态平衡。

在此基础上,要做好对于供给侧改革手段的培育,这个手段既包括市场手段,也包括政府手段。从政府来说,主要是“三去一降一补”。今年的“三去一降一补”,核心是“破”、“立”、“降”三个字。所谓“破”,就是要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所谓“立”就是培育和扶持新动能的发展,使新动能成长起来,立起来。要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居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所谓“降”,主要是指降成本。要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及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工作,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的改革,降低用能和物流成本。在此基础上,还要以发展和民生为方向,再储备一批重要的发展项目。

从市场手段的角度来讲,市场要着力做好创新、协调、稳定和内部不断完善提升的安排。换句话说,要从市场角度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关键是要让市场更富有效率,企业更富有活力,产品更匹配需求,产出更具备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基本特征。

第二,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要完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而不是管企业或资产为主,来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的授权经营体制。要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将国有企业进行科学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构建起良性的公司治理结构体系。要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落实保护产权的政策,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应强烈的产权纠纷事件。这些安排,要对各类主体一视同仁,给予公平的市场竞争和运营环境,从而提升市场运行效率。要全面实施,不断完善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第三,要着力于短板来发力,特别是要做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两个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是农村产权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经营方式的现代化。从这个要求来看,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农业产业基础之上的。2018年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重点是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相应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上,要有效体现城乡融合的目标,在生活方式的有效创建上,形成城乡联动的典型特征。比如,教育发展上,越来越多的优秀教育资源不可避免地要集中到城市和乡镇的中心,这种集中也符合市场规律,如果人为进行调整,现在的农村也往往不具有容纳能力。对此,可以不断完善校车制度,让校车从城市走向农村,把城镇的教育与农村的学生有效联动起来。再如,垃圾发电项目。在城镇周边可以建立一些垃圾发电厂来焚烧发电,通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环境监管,有效解决污染问题。这样就使农村的垃圾处理工作跟城镇的发展形成协调和联动,进一步促进融合。可见,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既包括基础公共服务、城乡公共产品的统一提供,也包括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基于市场和企业层面的有效联动。我们要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项障碍,对相应的资本、劳动及产业到农村布局和集聚,要给予相应的支持。要鼓励城市当中具有农业专业知识的人进入到农村,开展现代农业的生产和创业工作。当然,也要进一步支持已接受良好技术培训的农民到城市来开展相应的工作。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来带动和提升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目标,纳入到农业政策的制定进程之中。农业政策要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要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进一步探索价补分离,做好粮食的流转,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底线和标准,对中国粮食收储制度当中相关的价格和规模,要进行完善和动态化的管理和运用。在保证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轮作休耕制度的试点。

第四,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对待当前在区域发展当中所形成的一系列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的趋同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的平衡化。

其中,基础设施通达程度的平衡化问题,是刚刚纳入到高质量发展当中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我国要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基础设施网络效应。通达程度达到了平均线以上水平的地区该做什么,不够平均线水平的地区又该做什么,要进行有效有序地安排。

对于三大战略支撑带的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保持合理的职业结构,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好雄安新区规划;长江经济带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现中国东西互动、产业梯度转移的目标;“一带一路”建设,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通过对外投资和国际产业合作获得高效收益,带动贸易和产业发展。

同时,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善生活条件。要进一步完善四大板块战略,使四大板块既各司其职又联动有序。要推动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种发展方向,更加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还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关系中的城乡关系,主要是给予农村的产权和生产经营方式以较大的活力和空间,使他们融入城市的门槛更低,便利度更好,效率更高。当然,也要解决好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以城市群作为核心载体,提高城市群的质量,推动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使各城市之间既各自分工,又各自具有满足城市分工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效满足本地的产业和居民诉求。

第五,要坚持推进开放。开放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诉求,还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构成内容。要做到高质量发展,就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大胆实施一系列重要改革。比如,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促进贸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继续推进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改革。对于“走出去”战略,国际产能合作和其他领域的海外自由投资,也要给予相应支持。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有效联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有效融合,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借鉴内容。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