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创新40年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科技创新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未来一个时期,仍然是我国迎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巨大成就的40年,也是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40年。科技创新在国家整体改革开放中不仅发挥了先导作用,而且还成为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对外开放重大举措相继推出,有力促进了科技生产力的释放与发展,显著提高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实力与能力。

一、改革开放40年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指在科技领域或与科技相关的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启了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1978年3月,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发出了“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重大论断。此后,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经历了由启动改革到运行机制逐步形成的长期探索过程,虽然改革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改革还远没有结束,改革仍在路上。

(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三大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是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科技体制,其突出特点是科技资源主要由政府拥有,通过计划手段进行分配与使用,科技与经济等其他部门相互割裂。这种体制为在特定历史时期快速形成科技研发体系、推动重点领域科技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原有的计划管理体制逐渐不适应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科技体制也进行了相应改革。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沿着三个方向进行:一是围绕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体制。科技体制改革是与我国总体改革进程相适应的,是总体改革要求在科技领域的延伸。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的科技体制也逐步建立和完善。二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形成与国家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科技体制。科技是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实现的重要支撑。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态势日益明显,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破除制约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障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就是为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三是围绕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能力与前沿发展需求,建立与科技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科技体制。科技发展具有独特的运行规律,科技进步的累积性、基础性、增值性和外溢性等,都决定了科技创新要按照特定的规律进行。随着我们对科技创新基本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科技发展也更加符合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也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四个阶段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94年,是打破原有体制、推动科技服务经济建设的阶段。1985年,中央发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启动了科技体制改革,确定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以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为突破口,探索科学基金制、科研课题制、同行评议制、技术合同制,创建科技园区,鼓励技术入股以及科技人员创办或领办企业等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引导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科技体制改革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配合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逐步破除传统计划体制下的科技管理体制,探索形成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新型科技体制。

第二阶段,1995-2005年,是深入推动市场化改革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且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之相适应,国家根据发展形势需要,进一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体制,作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安排。1995年,中央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确立“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方针,开展了科研院所调整结构、分流人才的试点工作。1999年,中央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部署贯彻《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建设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金融及风险投资发展等改革发展举措。当年2月,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个科研机构,通过包括转变成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转为中介机构等在内的方式,脱胎换骨。科技体制改革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按照市场化改革的要求继续推进科研院所改革,逐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并考虑对基础、公益类科研院所的稳定支持,国家科技计划体系逐步形成。

第三阶段,2006-2015年,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阶段。2006年,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明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从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2012年是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发布。《意见》强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科技体制改革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把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强调改革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不仅要重视对科技体制改革的“破”,而且要重视系统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立”,对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定位,明确建设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的改革方向。

责任编辑:李贤博 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