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创新40年的实践与探索(3)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科技创新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未来一个时期,仍然是我国迎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科技创新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将产生深刻影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加速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兴起。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得到全面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技术,人类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精细调控物质和能量的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渗透,可再生能源、非常规能源、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新能源技术改变了人类生产的动力结构,机器人、无人化工厂、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也为生产制造模式带来以智能、绿色、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根本性变革。新材料实现原创性突破和全面提升,生物育种、工业生物等生物技术的突破为人口健康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加速知识资本化、技术商业化,推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新兴消费需求成为主流,智能化、小型化、专业化的产业组织新特征日益明显,大众创新、微创新推动全民创业日趋活跃。

第三,创新要素全球流动加速,创新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入。技术、知识、信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在全球加速流动,科技人才和创新成果得以在全球配置。全球技术移民人数快速增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研究发展机构,掌握了全球70%的技术转让与80%的创新成果,其每年的研发投入占世界科技经费的1/3以上,但绝大多数企业在海外开展研发。全球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恐怖主义、食品安全、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网络安全以及能源安全等等,成为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主要国家也共同组织了一系列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来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全球创新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深度调整。一是全球创新格局新版图加速形成。一直以来,美国长期保持全面领先地位,德国、日本、英国等在高科技领域也形成突出优势。但近几年,全球创新重心东移,亚洲成为世界创新版图中的重要一极。尽管美国和欧盟仍是全球研发的主要投入者,但其世界占比不断下滑。我国研发经费总量先后超过英国、德国,并于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目前每年对全球研发经费投入的贡献超过1/6。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7.5%。创新格局调整,推动全球价值链重组,特别是后发国家在科技和产业变革中的优势不断显现,引导全球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推动国际产业分工深度调整。二是世界主要国家加强科技创新战略部署,深化体制改革,把营造创新生态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各国积极制定创新战略,加强重点领域部署。比如,美国实施《美国国家创新战略》,抢占载人航天、卫星探测、脑科学、先进制造等新兴领域的战略制高点;日本《第四期科技基本计划》将生命科学、信息通讯、环境、纳米材料等八大领域作为发展重点等等。同时,各国也在积极推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创新治理。比如,韩国组建未来创造科学部,更好地统筹政府科技资源;欧盟积极推进创新公司伙伴关系,设立创新与技术研究院,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法国大力推行数字化研发网络,建立国家级网络设施平台,实现研发资源共享等等。三是全球创新创业进入高度密集活跃期,各国积极强化对人才、资本、专利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欧盟2015年推出了一份总额1.3万亿欧元的投资项目清单,美国的移民改革法案优先吸纳高技术人才,欧盟建立蓝卡制度以吸引亚非拉高层次技术人才,日本、韩国和法国也纷纷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2.国内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生产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资源环境成本低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可以看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我们绝不能再重蹈历史上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的覆辙,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抢占先机。

科技创新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经过前一阶段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规模得到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依靠要素的大规模投入来实现高速增长已经不现实。伴随粗放型增长模式的是投入产出效率低、资金使用效率下降,商品和服务质量也不再适应国内外需求,这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明显短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适应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解决经济供需失衡问题,扩大优质高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整体效率,以此来推动一场深刻的效率变革,引领我国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素与特征。当前,关于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中作用,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已由早期将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转向新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技术进步和专业化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来考虑,并将技术进步从物的因素扩展到人的因素。从根本上说,与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一样,科技创新是经济体系的内在构成要素,但是与资本、劳动力、土地等有形资产不同的是,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要素作用日益突出,甚至已经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说在21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全球仍能通过扩大投资与出口而保持较高速的经济增长,那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则已经宣告了传统以有形资产投入支撑的粗放式增长方式的终结,未来的经济增长必然主要依赖于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增长动力。新增长理论从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上认识到其要素收益递增的规律,为经济持续增长找到了可靠的源泉和动力。

责任编辑:李贤博 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