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树立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与启示(2)

二、青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动因

对青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个大的方面展开分析:

(一)先进人物、先进思想对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启蒙作用——外因

陈独秀对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特别关注和喜爱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周世钊在《湘江的怒吼——五四前后毛主席在湖南》一文中回忆:以改造中国为目的的《新青年》杂志于一九一五年创刊后,毛泽东即刻成为最热爱它的读者之一。[17]1918年 8月,毛泽东在北京第一次见到陈独秀。十八年后,毛泽东在延安忆起和陈独秀的第一次交往,毛泽东还对斯诺说:“当我在北京大学的时候,他给我的影响也许比那里任何人所给我的都大。”[18]1920年5月,毛泽东再次来到上海,与陈独秀讨论了他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毛泽东说:在我这一生中这可能是个关键性的时期,“陈独秀表明自己信仰的那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 谈话中,陈独秀委托毛泽东在湖南组建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毛泽东在湖南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总之,陈独秀对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在向马克思主义转变中发挥了导师的作用。

李大钊对毛泽东思想的转变同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十分喜爱李大钊的文章,据周世钊在《湘江的怒吼——五四前后毛主席在湖南》一文中回忆:毛泽东对李大钊的文章经常反复阅读,并摘抄某些精辟的段落。[20]1918年8月,毛泽东在恩师杨昌济的推荐下,在李大钊手下做了一名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在北大图书馆期间,青年毛泽东深受李大钊的影响。毛泽东在回顾这一时期的思想变化时说:“我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大,思想也越来越激进”。“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21]又据李维汉《回忆新民学会》一文曰:在新民学会会员中,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道路最早。在五四运动前夕,他就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学习和研究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书刊。[22]1919年12月,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李大钊向他介绍了正在筹备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情况,并给他推荐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方面的书籍。据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本。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到了一九二○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23] 可见,青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转变与李大钊的直接帮助是分不开的。

同窗好友蔡和森在毛泽东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19年底,蔡和森去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蔡和森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蔡和森在1920年下半年给毛泽东的两封信中,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蔡和森指出:“阶级战争的结果,必为阶级专政。”[24]“无产阶级专政乃是一个惟一无二的方法”,“是由资本主义变到共产主义过渡时代一个必不可少的方法”。[25]因为,“无政权不能集产,不能使产业社会公有。换言之,即是不能改造经济制度。无政权不能保护革命,不能防止反革命,打倒的阶级倒而复起,革命将等于零。”所以,“打倒有产阶级的迪克推多,非以无产阶级的迪克推多压不住反动”。[26]蔡和森在信中还说明了坚持唯物史观的极端重要性,指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显然为无产阶级的思想”[27],坚持唯物史观,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出发点。蔡和森在信中极力主张建立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只有组织了共产党,“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28]。蔡和森满怀信心地告诉毛泽东,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完全适用于中国的改造,在中国进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首先要组织俄国布尔什维克似的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改造中国的重任。他希望毛泽东积极从事建党的工作。蔡和森的这些思想,使毛泽东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在给蔡和森的回信中,他写道:“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他强调指出“非得政权则不能发动革命、不能保护革命、不能完成革命”,并肯定了“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他还告诉蔡和森,“党一层,陈仲甫先生已在进行组织”。[29]列宁曾指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30]综上所述,我们说蔡和森对于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显然发挥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以上只是介绍了对青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的代表,当然还有其他许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青年毛泽东自身的因素——内因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内心深处是不安定的。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的:“青年毛泽东不断的追求、抗争、奋斗、斗争,不怕乱,不怕争,不怕斗,并且喜欢它们,快乐地迎接或制造它们。以永恒的追求作为这种生存动力的理想和信仰,以依靠现实经验作为实现此理想和信仰的步骤、手段和方法,不间断地、自觉地与天、地、人奋斗,来取得事业的成功和最高度地‘实现自我’的精神快乐,青年毛泽东的这一思想特征,无疑对其以后接受、选择、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其重要的影响。”[31]

拥有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毛泽东出生在旧中国一个动荡的时代。“时势造英雄”,灾难深重的中国激发了毛泽东的爱国热情。青年毛泽东把自己的抱负建立在救国救民、彻底改造中国社会的伟大事业上。早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时,校长李元甫就称他是“一名建国才”。他在东山学校的《言志》、《救亡图存论》、《宋襄公论》等文章中表现出的激昂的爱国热情,多少年后还为同学们所赞颂。在湖南第一师范时,毛泽东在泡尔生“人既信善之有势力矣,信神矣,则是以鼓其勇敢而增其希望……无此等信仰而能立伟大之事业者,未有也。”的论点上批曰:“教可无,信不可少”。当袁世凯接受亡国的“二十一条”的消息传来,毛泽东奋笔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言语中无不体现着青年毛泽东崇高的爱国情怀。在杨昌济逝世前曾写信向友人推称毛泽东,说:“吾郑重语君,二子(毛泽东和蔡和森)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32]毛泽东在李大钊身边工作时,亦受到李大钊的重视,把他看作湖南学生青年的领袖。透过这些事实,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这是毛泽东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思想基础。

思考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青年毛泽东注重实际的例子,《讲堂录》中有记载:“以往之事追悔何益,未来之事预测何益,求其可据,惟在目前……使为学而不重目前,则人寿几何,日月迈矣……重现在有两要义,一贵我(求己、不责人),二通今,如读史必重近世,以其与我有关也。”[33]这说明青年毛泽东倡导思考问题和做事要重视当下的实际。又如他批评罗素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但我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34]这也说明了青年毛泽东思考问题比较注重联系现实。青年毛泽东注重实地调查也说明他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曾明确地说:“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35]在湖南第一师范时,他曾同肖子升等人走访周围各县农村,调查了解农民的思想和生活。后来,又多次深入工厂了解工人的生活情况。青年毛泽东思考问题、做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他日后从事无产阶级革命工作,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善于学习、敢于坚持真理的品格。青年毛泽东善于读书。毛泽东早在韶山私塾,特别是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时,就广泛涉及了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他对各种学说主张兼收并蓄。1915 年,青年毛泽东在给肖子升的笔记本题词时,就主张“汇百家之说而为一学”。1919年,第二次去北京时,他明确地提出“将中外古今的学说刺取精华,使它们各构成一个明了的概念”[36]。1917年8月23日的长信中毛泽东这样说道:“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来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挑战与否,亦未可知。盖研究日进,前之臆见自见其妄也。顾既腾之以为口说,世方以为贤者之言奉而行矣,今乃知其妄,宁不误尽天下?”[37]这说明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已经明确认识到,个人主观世界要不断适应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向前进。正是因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在其丰富学识基础上,所以他是那样脚踏实地沿着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前进。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旦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一动摇过。”[38]这体现了毛泽东敢于坚持真理的优秀品格。

高扬主观精神和意志力量。毛泽东曾在《讲堂录》中写道:“山河大地,一无可据,而可恃惟我。”又毛泽东在《伦理学原理批语批语》中写道:“个人有无上之价值,有百般之价值,使无个人则无宇宙,故谓个人之价值大于宇宙之价值可也。”“人不能达到根本之欲望,亦可谓之人不能达到根本之理想。人只能达到借以达于理想之事,及事达到,理想又高一层,故理想终不能达到,惟事能达到。”这无不体现了毛泽东对实现自我价值和对理想的无止境的追求的品格。从毛泽东的诗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这一思想特色。如“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梯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又如“宇宙茫茫,挽驾何所?此真足以动人生之悲痛者也。虽然,吾之意不如此焉……大风卷海,波澜纵横,登舟者引以为壮观,生死之大波澜,何独不引以为壮乎?”无不体现了青年毛泽东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高昂的斗志,凝聚着青年毛泽东的意志成果和审美愉快的思想表述和自我志向。青年毛泽东还强调要通过运动以强壮其体魄,从而自觉磨练体力和意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毛泽东说:“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体全则而知识之事以全。”贵我,勇斗,“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39]“以不断运动、顽强奋斗、克服‘抵抗’、实现自我为人生快乐,是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和行为的主要特征。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自觉意识和理论主张,也是他身体力行、锤炼意志的行动指南,并日益构成他的个性人格特点。”[40]这种高昂的斗志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是青年毛泽东很快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