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承:跟着习主席学国学(3)

摘要:本期节目中,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继承教授将为广大网友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三句话的历史背景与深刻含义,帮助网友从中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智慧,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很多身陷囹圄,因违背了党纪国法而受到严惩的人,往往在面对镜头的时候痛哭流涕,他们为什么有这个结局?实际上就是因为德行不够好,面对诱惑的时候把持不住自己,以身试法。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可是如果你去问问当下的大学生们,他们在大学期间的理想是什么,有愿意当班干部的,有愿意拿奖学金的,有愿意参加社会活动积累资历的,有各种各样的追求,但很少有把完善自己的人格和提高自己的德行当作一项重要的人生目标的。

我们常把追求金钱、财富、名利当作目标,而少有人自觉地把德行的提高当作人生的一堂必修课,当作青年时期最重要的一项人生任务。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我们一直在名利的路上汲汲追求,却没有打牢德行的地基。最终,随着地位的提高,权力的增大,诱惑的加大,因自己的修为、德行和人格经受不起考验而身陷囹圄,甚至家破人亡。

所以人们都会说“厚德载物”,但不代表都懂。“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真正的懂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只有在行动中落实了才叫“真知”。我觉得,总书记引用这句话不仅是给青年人的成长一个非常好的指导,也给如何学国学指出了一个方向,就是一定要把中国文化经典的智慧和当下人们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讲的古为今用。

年轻人还可以从这句话里面吸收哪些营养?一个人的智慧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有的人学了一肚子学问,读到了硕士、博士,考试的分数很高,拿到了奖学金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自理能力,不能处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老百姓给这类人起了一个名字,叫“书呆子”。

为什么会形成“书呆子”这种现象?读书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通达,更圆融,更智慧的。如果我们读书以后,变傻了,变呆了,变得愚蠢了,变得不会做事了,那我们就得反思这个书是怎么读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切不和实践相关联的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和打磨的“知”,都不叫“真知”。“知者行之始”,真知要落实在实践中;反过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真知。所以首先,我们要预防嘴上夸夸其谈而不落实的毛病;第二,只有在实践、在社会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形成真正的智慧。

大家知道,代以来我们经历了很多苦难,真的是灾难深重,水深火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自觉地把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让中国人站起来?怎样才能结束战乱,把列强赶出国门,实现民族独立?这个任务我们党从1927年以后就开始探索。在1927年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同志作了决定,带领队伍进入井冈山。进入井冈山后,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觉悟者就出来了,他们觉悟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一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他们就是以毛泽东、朱德等同志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