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引领人类文明的中国理念(2)

【2018-11】引领人类文明的中国理念(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超越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全球化的积极回应,展望了人类发展的未来走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球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就是主张国家之间要通过对话协商构建起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就是主张以对话的方式解决争端、以协商的方式化解分歧,实现世界普遍安全和国家共同安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就是主张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建设一个包容开放的世界”,就是主张对待不同文明,要有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始终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包容文明的差异性;“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就是主张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这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反映了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描绘了人类社会美好的未来,照亮了世界发展的正确航向。

超越“泛道德主义”倾向明显的中国传统外交文化。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将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转化为道德问题,用道德价值评判取代现实功用评判,是古代中国人最常用的思维,这就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泛道德主义倾向。对于中国传统外交文化而言,就是在谋划外交战略时存在着重义轻利、重名轻实、重道轻器、重和轻争等倾向。辩证地看,这一倾向在塑造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崇尚和谐的民族精神同时,也使得中国古代外交战略始终处于被道德奴役的地位,缺乏健全的发展。基辛格曾经说过:“道德价值是绝对的,但应用道德的环境却天生并不完美。”当中国古代社会所推崇的“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外交理想,遭遇西方的坚船利炮时,中国传统外交文化的泛道德主义倾向弊端也就一览无遗了。历史地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中国传统文化,但它绝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照搬,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了历史超越。它吸收了古人“大同世界”的理想,但从不回避时代的呼声;它吸收了古人“协和万邦”的精神,但从不回避世界风险挑战的存在;它吸收了古人“德化天下”的胸怀,但从不回避对国家利益的坚决捍卫。这种着眼时代发展、响应世界呼声、直面现实难题的精神品格,赋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鲜明的先进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统一。

超越“西方中心论”色彩浓厚的西方国际关系理念。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体系建立,宣告现代形态国际关系的诞生。依托现代化的先发优势,西方国家不仅建立了自身主导的国际战略格局,也建立了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国际关系理念,“西方中心论”“种族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贯穿于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种理念背后,无不深藏着西方文明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优越感及其由此而来的霸权思维。但历史总是变动不居的。伴随着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国际战略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时期,一直占据世界舞台中央的西方文明及其价值理念,愈益显示出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在世界发展的新十字路口,人类在呼唤一种崭新的国际关系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其所主张建立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理念,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超越了强权政治和文明霸权主义的思路和选择。正如美国外交学者网的一篇评论文章所指出的那样:“命运共同体”描述的是个相互合作的世界,一种取代西方模式的新型国际关系策略。它以双赢为前提,不是受零和思维支配的旧思维。

超越“非世界历史性”特征突出的传统社会主义文明观。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社会主义应该是世界历史性事业。“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从实践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性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应建立在世界性普遍联系和交往的基础之上,而任何试图在孤立、封闭状态下建设社会主义的观念都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是非世界历史性的。回顾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不难发现,20世纪社会主义的成功得益于人们对共产主义这个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但又受挫于对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本质的漠视。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缓和,苏东国家本应实行改革开放、融入世界,克服高度集中封闭带来的弊病,然而它们并没有抓住机遇,反而在以后的30多年中不断强化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体制机制,直至危机爆发。相对于“非世界历史性”特征突出的传统社会主义文明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中国改革开放所引发的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着眼民族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不断增强的关联性,以宽阔的世界历史视野重新界定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民族国家与整个世界的关系,并赋予了其崭新内涵,不仅给世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崭新方案,也给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