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前司法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司法领域的问题依然还是存在的:一是司法理念、司法能力、工作机制等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司法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二是司法体制改革仍需要进一步深化,一些关联度高、相互配套的改革举措推进不同步,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基层基础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基层法院队伍、检察官队伍断层、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基层司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内部监督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司法作风不正、司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五是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逐年攀升,一些法院的办案人员压力巨大,有的法官常年超负荷工作,身心状况堪忧;六是司法人员履职保障还需要加强,司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依然坚信未来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
四、未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今后,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司法现代化与中国国情的统一,实现中国特色与借鉴世界先进法治文明的统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满足新时代人们对公平正义的需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循序推进,统筹协调和凝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才能保证司法体制改革的成功,才能最终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在坚定司法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的前提下,我们还要选择司法体制改革切实可行的路径。进入新时代的司法体制改革必然是全方位的系统性改革,难度要比前两个阶段大得多,同时也是机遇和风险并存,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尽早作出研判。
加快推进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司法机关与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监察委员会的关系,同时还涉及干部组织人事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财政预算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政治保障制度等,只有相关制度协调配套,才能保证司法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员额制改革定岗定编完成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加强司法人员职业化保障机制的投入,提高法官的待遇,解决法官的后顾之忧,以防止专业法官队伍的流失,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加大职业保障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强职业司法人员的责任规制,完善司法人员的退出机制,坚决杜绝金钱案、权力案、人情案。有学者指出,权力案、人情案是影响司法判决公正的比较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抑制“司法地方化”的同时,还要坚决抑制“司法人情化”。“司法人情化”指的就是同学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熟人之情、亲人之情、战友之情,这些对司法公正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再有,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看到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还存在的问题,那么下一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做切实可行的制度设计,把所有的遗留问题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逐步解决掉。
今天的内容就和大家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