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万山:农村产业革命的九丰博览园+模式

贵州万山:农村产业革命的九丰博览园+模式

自2009年3月,万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2013年5月4日,在万山转型发展最困难也最关键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转型发展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了万山转型发展成绩,也对万山寄语了期望和深情牵挂!中央、省、市出台的16份专门支持万山发展的政策文件之后。万山区按照“五步工作法”,聚焦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掀起了一场转思想、转方式、转作风的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在万山区高楼坪乡投入5.5亿元仅用18个月打造出了国家4A级农业博览园,建设成为集设施蔬菜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品种实验示范、集约化育苗、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海洋科普及花卉科普等为一体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216130_wx

 

九丰农业博览园的建成,彻底打破了万山群众“手工劳作”的农耕思维,让万山现代农业产业从无到有,犹如历经了一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蜕变。截至目前,全区新建成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50个,覆盖43个村,建设规模达2万余亩,推广食用菌5000万棒,发展精品水果5万亩,形成了“乡乡有园区、村村有产业、贫困户户户有利益联结”的产业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农村产业革命的九丰农业+模式。

明思路,树立现代农业经济思想观念。该区坚持“什么赚钱干什么”的发展思路,打破原有小农经济落后观念,将高效大棚蔬菜作为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一是明确发展思路。出台大棚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应用推广方案和建设标准,明确新建大设施蔬菜基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以九丰农业博览园大棚设施蔬菜种植技术为支撑平台,科学选择国省干道沿线、河流两侧等立地条件好、土壤质量高、交通便利的区域,在每个乡镇规划建设1至2个大设施蔬菜种植示范试点基地选定牙溪村、茶店村、白果村等11个村作为先行试点。目前已在全区10个乡镇74个村中的57村进行推广。二是严格产业标准。按照“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选定白菜、辣椒、西红柿等适合在本地栽种的蔬菜品种,制订了涵盖选种育苗、土壤有机改良、种植密度、管理维护和检测上市等内容的蔬菜种植实施标准,对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在每个乡镇设置农药残留检测站,定期对出棚蔬菜进行抽样检查,保证蔬菜产品绿色无公害充分发挥大棚蔬菜设施农业节水节能、高效高产和稳定实用的特点,彻底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三是严抓技术服务。以年薪20万元从九丰农业公司聘请9名专业技术骨干,分别到全区9个乡镇(街道)担任科技副乡长(主任),采取“1+N”技术服务模式,由一个科技副乡长(主任)培育当地大棚种植技术人才,带动多个农户参与,全力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同时,建立专业技术骨干包片机制和“24小时”问题处理机制,通过远程教育和现代网络技术,针对产业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沟通反馈,第一时间解决技术问题。

转作风,夯实现代农业发展体系。该区按照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则问责的“五步工作法”,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见效,真正使农业产业革命落到实处。一是政府主导。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按照强化结构、科技、品牌三个支撑点的“一建二提三支撑”思路,在全区推广“核心大棚+示范大棚”蔬菜种植模式,形成“领导小组统筹管、农业部门监管、乡镇(街道)具体管”的大棚蔬菜推广管理机制,将乡镇(街道)党(工)委、各村(社区)党支部作为大棚设施蔬菜种植的推进主力,通过整合资金,加大道路、供水、供电、机耕道等基础设施投入,吸引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等主体参与大棚蔬菜产业发展,发挥好“粘合剂”作用。二是企业协同。以九丰农业大棚设施蔬菜种植技术为支撑平台,签订《万山区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应用推广合作协议》,由九丰公司免费提供种苗、种植管理技术,在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一个标准化蔬菜大棚基地,培育一个蔬菜品牌。三是农户参与。采取“公司+村级集体经济+农户”的运作模式,鼓励合作社(公司)、产业大户、家庭农场主等致富带头人,与村级党组织和农户三方合作投资建立大棚蔬菜产业基地,签订合作协议,贫困户入股产业基地参与分红,投资建设大棚蔬菜试点示范基地,逐步推动农业市场化运作、合作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科技化支撑的“四化融合”。

拓渠道,延伸现代农业发展空间。该区在产业选择上,按照“一县一业”的发展模式,以蔬菜为主导产业,全面延伸标准化大棚蔬菜发展渠道。一是拓展产销对接渠道。开展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农市对接,建立“区内直供、区外铺网和公司兜底”的大棚蔬菜销售网络,实行采购直供,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体系。依托九丰农业营销渠道,按品种、品质和市场价格进行兜底回收,统一销售,产品直接销往北京、成都、重庆、怀化等城市。依托万山电商生态城,在每个村和产业基地都设立电商网点,统一标识,直供直销。同时,为了拓展销售产业链,我们新引进了三个冷链物流基地,错季销售,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是拓展筹措渠道。整合产业扶贫子基金,区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引导和鼓励农户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将贫困户100万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作为贫困户股金入股合作社,撬动产业大棚蔬菜基地资金投入。设立标准化大棚蔬菜推广产业发展基金。在全区各个乡镇(街道)设立不少于500万元大棚蔬菜发展启动基金,用于标准化蔬菜大棚推广,推动标准化蔬菜大棚基地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运作。推行“民心党建+信合+贫困农户”模式,依托村集体经济撬动“精扶贷”资金投入,累计向2141户贫困户发放1.01亿元。三是拓展利益链接渠道。推行“622”利益联结机制。将所得利润的60%用于贫困户、20%用于村集体经济积累、20%用于管理人员奖励。实施跨区域利益联结机制。将部分市级脱贫攻坚资金作为贫困群众股金入股区内6家区内龙头企业,每年按照入股资金的8%提取投资收益,其中4%用于入股企业的贫困户分红,实行一年一结算,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8/1128/1025815.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铜仁市万山区农牧科技局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连元博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