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是一场灵魂深处的自我革命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是一场灵魂深处的自我革命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并把它上升为党的“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勇于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塑造和自我超越,需要着力防止和克服浮躁心理、虚骄恃气、“潜规则”行事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从而保证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

最可贵的坚持,不仅是历经磨难,重要的是保持初心;最艰难的成功,不仅是超越別人,而是战胜自己;最巨大的勇气,不是大义灭亲,而是革自己的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源泉和法宝。正是由于自觉坚持勇于自我革命,才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了独特优势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概括来说就是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自我警醒、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超越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500599588

新时代首先是人的新时代。中国迈进新时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的行为模式由指定性行为转向选择性行为的过程,也就是人的行为模式由世代相袭的行为规范为指导转变为以理性思考为基础的过程。新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活方式急剧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要求人们必须以强烈的主体意识(主要包括自立意识、自重意识、自信意识、自爱意识和自尊意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和自我革命,努力发现和认知真实的自我,达到塑造自我和超越自我的目的。塑造自我,就是修炼适应新时代的才智能力、价值观念、道德人格、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超越自我,则是自我塑造的不断升华,使自我获得更加强烈的主体自我意识,并把自己修炼成更加理想化的存在。自我塑造和自我超越本质上是人的内心深处暴发的一场触及思想、触及灵魂、触及利益的自我革命。改革开放再出发理当如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并把它上升为党的“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他提出:“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在2017年2月13日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他深入系统地阐释了我们党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自我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勇于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塑造和自我超越,需要着力防止和克服浮躁心理、虚骄恃气、“潜规则”行事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从而保证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

一、安稳不急躁,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革除浮躁心理

“浮躁”指飘浮焦躁,浮躁心理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通常表现为“想不到”“坐不住”“听不进”“忙不停”“聊不完”“长不了”等,是一种病态心理。其特点:一是心神不宁,缺乏恒心和毅力。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心中无底,行动盲从;忽冷忽热,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浅尝辄止,不安分守己;脾气暴躁,言行失控。二是焦躁不安,缺乏自信心。总想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盲目攀比,自寻烦恼;患得患失,喜怒无常;顺境得意忘形,逆境心灰意冷。三是盲动冒险,缺乏理性态度。由于焦躁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做事之前缺乏思考,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这也是当前违纪犯罪案件增多的一个主观原因。浮躁心理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促使行为发生偏颇;诋毁社会主流价值,严重冲击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削弱事业心和责任感,干扰和破坏各项建设事业。它能使青年人不能安心,中年人思想摇摆,老年人自怨自艾,被专家视为“时代的基本焦虑”。

在2018年11月22日的交通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吴春耕表示,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发生后的短短20多天内,袭击司机的案件仍在不断发生。还有频繁上演的“霸座”、妨碍公务等种种野蛮现象,无论是古稀老者,还是中年大妈,抑或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他们“深入骨髓的缺乏教养”,也折射出目前的人心浮躁。切实矫治浮躁心理,弘扬新风正气,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精神焕发干事业。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我们就是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弘扬“中国精神”,提起精气神,戒骄戒躁,凝神聚力,精神振作,永往直前,所向披靡。

兢兢业业尽职责。雷锋同志曾经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是从设计到建造的各类人员恪尽职守、高度负责、埋头苦干。立足岗位,倾心竭力,尽职尽责,人生才会流光溢彩。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实现其人生价值,并且得到上级的赏识、同事的尊敬、群众的青睐。

精益求精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基础属于经常性的工作,是一项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递进发展过程,必须舍得下苦功夫、细功夫,必须彻底根治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急性病,小富则安、小进即足的多发病和频换道、忽高忽低的冷热病,必须牢固确立“功夫在经常,真经在日常”的工作思路,坚持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统一,在抓建设中体现反复性。坚持始终以初心和使命激励自我,勇于担当,永不懈怠,精益求精,永远向前。

精雕细刻抓落实对于抓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有“绣花”的态度和功夫。抓落实、见成效贵在精雕细刻,精雕细刻是一种态度,反映对事业、对群众秉持怎样的感情;精雕细刻是一种能力,作于细、能成事,把控细节、打造精品;精雕细刻是一种创新,专心用心、倾力倾情,方能绣出花来,做出彩来。

经久不衰谋创新。创新永远,创意无限。创新是本分,改变从未停止,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创新不变。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不断创新者进,惟不断创新者强,惟不断创新者胜。

二、自信不自卑,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革除虚骄恃气的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有理由为祖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无比骄傲、自豪。然而,随着中国的GDP一路飙升,在某些方面,虚骄恃气开始渐涨,夜郎自大、趾高气昂、盛气凌人、戾气十足等现象有所抬头,骄傲的尾巴翘得很高。但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后,“恐美症”沉渣泛起,失败论、妥协论、投降论等,在媒体和社会舆论中甚嚣尘上。在部分人看来,中国的好日子不长了,未来发展暗淡渺茫了,甚至是一无是处,一败涂地,好不沮丧。

所谓虚骄恃气,简单讲就是意气用事,盲目自信或者盲目自卑,二者总是形影不离、相伴而生。虚骄恃气自古有之,它是长期积淀的封建文化优越感滋养起来的强烈的民族自大情绪的产物。我国当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变革时刻,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价值观仍在重构中,各种思想观念的嬗变冲突与“底气不足”成为虚骄心态的现实动因。尤其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碰到的全是“硬骨头”,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风险前所未有,客观上为虚骄恃气提供了温床,任由发展下去,恐将成为新征途上的“绊脚石”。这是因为,虚骄心理常常依赖虚相、幻想去获得成就感,其内心浪漫想象的重要性远远胜过脚踏实地的耕耘。这种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完美的“雄心壮志”,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畏难情绪、胆怯心理和怀疑心理便会油然而生,从而导致理想信念动摇,直至停滞脚步,半途而废。这自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之大忌,值得高度警惕和克服。

理性看待基本国情,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尽管中国GDP总量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二的宝座,但人均GDP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人均GDP客观地反映了国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具有社会公平正义的含义。在一定阶段,人均GDP增长与社会安定祥和成正比。此刻,我们强调人均GDP的重要性,不啻于一种必要的戒骄戒躁、理性清醒和自觉。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连元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