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18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
一、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1.总结了成绩。2018年,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宏观调控目标较好完成,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2.分析了问题。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要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3.确立了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4.部署了工作。主要从七个方面对2019年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的深刻阐释,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经济战略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实际,是多年积累形成的,并一以贯之不断发展,主要呈现“稳字当头”“变中求进”的特点,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可见一斑。
1.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一直呈现政策稳、运行稳、预期稳的特点。2012年,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2013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2014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15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16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17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2018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稳”字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原则,从历史来看,是多年来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从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看,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冒进决策,脱离实际,忽视规律,急于求成,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从现实来看,“稳”也是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所决定的。近年来,世界经济深度调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国际政治环境复杂变化;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然不足,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仍然突出,新兴产业还不足以对冲传统制造业的衰减。
综合考量国内外形势,必须要保持战略定力,稳稳当当,方能从容不迫应对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2.变中求进。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2013年,做好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2014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2015年,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2016年,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2017年,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纵观这五年的中国经济,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进得稳,进得实,进得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以上,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发展脉络和成绩,“稳中有进”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基调,“稳”和“进”共同构筑了中国经济的鲜明特色和发展底色。“稳中求进”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稳”和“进”具有鲜明的辩证关系。“稳”是前提,“进”是目的,没有“稳”的“进”是空中楼阁,没有“进”的“稳”相当于原地踏步。只有又“稳”又“进”,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要坚持以“五个必须”为统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推动中国经济的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坚持以“五个必须”为统领,统筹全局。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必须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必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这“五个必须”是过去经济工作的实践总结,更是指导今后经济工作的基本遵循。
只有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纵览全局、协调各方,保持方向。只有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才不会被短期的、局部的问题所蒙蔽,才能真正认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短期问题与未来的光明前景,坚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只有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解决好宏观政策的时滞性问题,统筹考虑政策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才能精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只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好教育、医疗等社会各类经济主体关切的现实问题,继续完善资本市场,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才能引导市场形成稳定预期。只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全体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但客观分析,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所以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历史辩证法告诫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能轻而易举彻底完成,必须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和代价。要在以往经验的道路上,用更多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的手段,继续念好“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经,持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确保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铺平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以“三大战役”为抓手,夯实底盘。三大攻坚战是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是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新表述。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但是仍有很多“拦路虎”没有被吓退,诸如地方高企的政府债务,“僵尸企业”处置问题,深度贫困问题,高污染企业转型问题等等,这决定了“三大攻坚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要紧紧围绕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以铁腕的手段打击金融违法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在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同时,要坚持求真务实,防范弄虚作假,始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确保脱真贫、真脱贫。要继续紧盯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引导转型升级,加大精准考核力度,确保生态持续好转。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