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形成新供给与新需求

着力形成新供给与新需求

从“三去一降一补”到“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短周期调控,而是党中央统筹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谋划,是在复杂严峻经济形势下主动抓住战略机遇、谋求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下一阶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在解决好存量结构问题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着力形成新供给与新需求。

不同行业的库存增减、产能波动是市场常态,关键是形成优胜劣汰机制,让僵尸企业退出市场,让产能过剩行业能够依靠市场力量出清。应更多利用市场化手段,形成法治化、市场化的退市机制、破产重组机制等良性循环渠道,盘活用好存量资产和资源。政府可以重点做好“去产能、去库存”的规划引导和社会保障托底工作,让市场化机制能更平稳地发挥作用。

我国企业的杠杆率形成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的是制度性因素。周期性高杠杆可以依靠市场调节,而制度性高杠杆则难以靠市场调节,也容易累积风险。因此,去杠杆需要深化金融改革。应进一步完善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等的债务硬约束机制。通过放松市场化准入改革与强化业务规制监管相结合,发展民间地区性中小银行或混合型金融机构,满足地方中小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

降成本需要推出能牵住牛鼻子的举措,今年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就是其中一项。减税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发展后劲并考虑财政可持续,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是完善税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改革,是宏观政策支持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重大抉择。降低物流成本也大有潜力可挖。我国物流行业成本总体上比发达国家高,主要原因是多式联运体系没有系统建立,各种交通运输形式没有很好对接。解决好这类问题,就可以有效推动降成本。

补短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优化营商环境。现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与营商环境有关,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有营商环境差异的因素。近年来,“放管服”改革大大优化了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涉及生产生活、投资就业的许多方面。今天的国际竞争已不是简单的人力成本竞争,只有具备更具优势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和资金。改善教育、医疗、住房、网络信息服务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可以作为今后营商环境补短板的方向。

创造新供给需要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当前,新经济企业、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创造新供给的主力,产业政策导向应适时调整完善。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提高,创新主要表现为企业在市场中不断试错的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政府无法准确预测和规划未来的创新方向。产业政策的重点应从对特定行业、企业的扶持转向竞争环境的优化和创新动能的培育。应进一步鼓励与保护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做大做强。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不讲需求,而是讲有效需求与新需求。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潜在的消费提升空间为创造新供给提供了有利条件,关键是新供给要与新需求匹配对接,才能转化为新动能。应进一步培育智能家电、绿色农产品、新一代信息服务、高品质健康休闲服务等消费新需求。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顾问)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