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涵养政治气节、政治风骨

培育和涵养政治气节、政治风骨

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党员干部政治气节、政治风骨。这一要求,适应管党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着眼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党员干部学习和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培育和涵养政治气节、政治风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植根沃土,方能芬芳。气节、风骨是我国古代先贤独特的品格气质和信念追求,是一种刚正不阿的气概,是一种顽强拼搏的品质,更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无数先贤志士以实际行动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来诠释着气节风骨。古代先贤志士的气节风骨,是中华民族文脉长存的精神脊梁,也应该是党员干部具备的高尚情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是党员干部培育和涵养共产党人的政治气节、政治风骨的重要途径。

培育和涵养家国情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官避事平生耻”……这是封建士大夫的胸怀,展现的是古代先贤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更应该坚定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今天,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党员干部要汲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注重培育和涵养家国情怀,以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忧党忧在深处、担当担在难处、守土守在实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始终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

培育和涵养民本思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放在现代社会,仍不落伍。孟子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尚书》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张居正的“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都是民本思想,我们应当继承、发扬。党员干部要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做行走于人民中的“热心肠”,做为民奔走的“操心人”,只争朝夕、敢于担当、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的需求,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培育和涵养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廉耻事大,生死事小”,“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集中体现了古代先贤士的政治气节和政治风骨。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自己不干净,就无法要求别人,群众就不会跟你走。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搞一次特殊就会丧失一分威信,谋一次私利就会失掉一片民心。领导干部要注重培育和涵养浩然正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廉洁从政作为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把党纪法规作为带电的高压线,时刻自重自省、慎独慎微,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只有自己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有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底气和胆气。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要求。党员干部要传承中华文化蕴涵的中华民族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为立德修身笃行提供基本遵循。各级党组织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培育党员干部政治气节、政治风骨。(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513/1043645.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