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意见》对站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高度,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良好科研生态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历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等四大发明,到“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航空母舰等工程技术成果,中国正在建设世界科技大国的道路上坚实前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家对科技报国初心和使命的自觉践行。
当前,我们正站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起点,这就决定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更需要践行科技报国的初心和使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彻底释放科技报国、科技兴国的制度力量。
凝聚科技报国的精神力量。“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这份精神就是科学家精神。李四光从学造船到学采矿,再转到学地质,既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成绩的背后就是四个字“国家需要”。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根源也在于爱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把爱国精神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擦亮科技报国的初心。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当传承好这份初心,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在“星星之火”中汇聚起科技报国的强大力量。
涵养科技报国的优良作风。“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科技报国不仅是一份初心,需要永远镌刻于心,也是一种使命,必须落实于行,这就需要优良作风和学风的“保驾护航”。科技工作本身就是一份磨砺心性的工作,需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坚韧,尤其是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的当下,必须涵养优良作风和学风,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把《意见》精神落到实处,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崇尚学术民主,坚守诚信底线,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以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勇担科技报国的新时代使命。
构建科技报国的良好生态。“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科学家的报国丹心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但这份关键要想发挥出最强科技创新力量,离不开良好科研生态的助力。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不断为科技人才“松绑”、为科技创新“铺路”,极大激发了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热情。当前,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正确发挥评价引导作用,大力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构建良好科研生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关键中的关键。只要自觉践行科技报国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构建科技报国的良好生态,就一定能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再突破,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再上新台阶。(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613/1046951.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花湖镇政府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