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收益材料跑到成果前头

杜绝收益材料跑到成果前头

近日,据某地基层干部反映,当地为凸显扶贫成效,如期减贫摘帽,热衷搞“短平快”产业,出现种植项目过季发苗、养殖项目反季节发放的“不合时令”行为;有的“刚落地”就验收,有的气候不符种下去也活不了,“一头脑”塞给贫困群众,不仅浪费了专项扶贫资金,还给贫困群众造成困扰,出现“收益材料”竟“跑”到成果“前头”的尴尬行为。

产业扶贫过程中出现“收益材料跑到成果前头”现象,除了个别领导干部扶贫政绩观错位,形式主义问题突出,缺乏对群众的感情,不把群众利益当回事以外,还有扶贫考核“重痕不重迹”“第三方评估变味”等原因。面对群众不受益,帮扶干部费力不讨好,加上扶贫思想认识进入误区,导致群众不知道自己在帮扶过程中“获得”了什么,帮扶干部搞不清自己为群众“付出”了什么,于是背离了脱贫攻坚的初心和宗旨,数字脱贫者有之,材料脱贫者有之,迷迷糊糊“被脱贫”者亦有之。

材料强迫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现实中,未下苗种植就预测丰收,刚实施项目就制定分红,“夭折”项目、“僵尸企业”上报运营正常……诸如此类“材料跑到成果前头”的现象并非个例。这些新生“形式主义”既损害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也将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工作脱实向虚,变成同步小康路上的“拦路虎”。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贵在精准,关键是落实要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为群众考虑,就是假担当、假作为”,“脱贫攻坚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对于这些典型的形式主义,包括扶贫资金使用不到位、帮扶工作不扎实、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行为要坚决杜绝。如果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就在扶贫政策上“大打折扣”,用“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去开展扶贫工作,那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永远都提不上去。

“办法就在困难里”。你干与不干,困难就摆在那里,不会自生自灭,只会愈演愈烈。因而,扶贫干部要树立“办法就在困难里”的思想意识,要常去群众家中坐坐,多与群众唠家常、交朋友,多问问群众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多听听群众不需要什么、不想要什么,避免“费力不讨好”、做“无用功”。同时,要树立精准扶贫政绩观,确保思想跑正规、行动不越轨,撸起袖子,挽起裤子,拿出打硬仗的毅力和韧劲,找“真路子”,用“真办法”,写“真材料”,使扶贫工作经得起检验、经得住考验。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永不过时。收益材料跑到成果前头,反映的是“本末倒置”,折射出的却是“考评变味”“制度夹生”的问题。因此,杜绝“收益材料跑到成果前头”,先要警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上级部门要减少和规范督查检查,尤其是对基层的扶贫考核要再细化、再精准。基层最怕的就是“外行检查内行”,重“痕”轻“绩”;最担心的就是第三方评估,“眉毛胡子一把抓”,以“没有问题”就是“有问题”的乱追责、乱问责。只有从源头上截流“形式主义”,让扶贫检查回归本源,扶贫工作回归本真,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时不我待”和“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狠抓扶贫,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617/1047272.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贵州省黎平县地坪镇人民政府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