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战国红玛瑙?

谁是战国红玛瑙?

——读滕贞甫的长篇小说《战国红》

滕贞甫的小说美学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很多营养的,所以他的小说有一种古典之美。其中突出表现在他爱用“比兴”的手法。儒家在阐释《诗经》时概括出“风骚颂,赋比兴”的美学原则。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劝之。”郑玄确立了“赋比兴”的儒家诗学立场,即“陈今之政教善恶”,比兴不采取直言,从而构成了一种“含蓄之美”。在后来的诗歌创作中,比兴也逐渐成为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滕贞甫对比兴充满了兴趣。在《刀兵过》中,就有很多物件起到了比兴的作用。《战国红》的主题就是一个很大的比兴,即以战国红玛瑙来起兴,来寓意辽西地区的扶贫事业。

读这部小说,战国红这三个字就让我深感惭愧。因为我也算是一位在辽宁工作的人,竟然不知道辽宁还有这么珍贵的宝物!战国红玛瑙是近些年在辽宁朝阳北票地区发现的一种玛瑙,引起文物收藏界和玉石界的极大惊喜,这种玛瑙与战国时期出土文物的一些玛瑙饰物同料,而这种玛瑙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赤玉,因此就将北票发现的玛瑙命名为“战国红”。战国红自发现并被命名后,其身价迅速飙升,成为玉石行业里的一名新宠。战国红啊战国红,这是埋藏在辽西地下的珍贵玉石,直到今天才被人发现。滕贞甫在这部小说里则要告诉人们,他在辽西还发现了另一种战国红,这就是我们党和政府正在进行的扶贫工作!

战国红玛瑙作为一个比兴物,的确给人一种珍贵的感受。那么在小说中,战国红比兴了谁呢?谁才具有战国红玛瑙的这些优良品质呢?

首先,战国红极其珍贵,它有多珍贵?且引一段专业的介绍便可知道它的珍贵价值:“战国红系各种宝玉石品质于一身,不但具有钻戒、翡翠、红宝石、蓝宝石的华光异彩,亮丽光鲜的属性,还具备以和田玉为代表的中国四大名玉的温润细腻的品质特性,同时具备彩宝绚烂多姿的美感。战国红应该是世界上一个独具特色的罕见宝玉石品种,它的红黄色彩,代表了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内涵。”如此珍贵的战国红,当然应该是用来比兴那些具有高尚情操和崇高思想品德的人,小说写了不少这样的人物。既然小说写的是扶贫工作,那么就应该首推优秀的扶贫干部。无论是书记陈放,还是年轻干部李东、彭非,他们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第一批来的扶贫干部海奇虽然在柳城“走麦城”了,但他同样令我们尊敬。这些扶贫干部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真心实意地要帮助贫困的柳城村脱贫致富。在这里用得上战国红的比兴。小说有这样一个细节,海奇去邻村考察时买了一只战国红玛瑙小猪作为吉祥物送给了杏儿,这表现了他的心愿,他希望自己能够为柳城村带来战国红玛瑙的珍贵价值。当他发现养猪能够致富时,一再鼓励大家养猪。海奇的热情和真诚也感动了杏儿,所以当海奇为柳城村没有战国红玛瑙而遗憾时,杏儿乐观地说:“不稀罕他们,他们有玛瑙,我们有猪。”杏儿的意思很清楚,她明白,尽管柳城村没有战国红,但扶贫干部来了,扶贫干部会给柳城带来比战国红还要珍贵的东西。

其次,战国红具有明确的地域性,它产自辽西地区,这里也是辽宁最贫困的地区,但这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的地质构造复杂,中生代火山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玛瑙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物质来源。因此这里形成的玛瑙质地致密,具有特别漂亮的色泽和图案。小说所写的柳城村就是战国红出产区域里的一个村子,柳城村周边的乡村都靠战国红玛瑙致富了,可惜的是柳城村的鹅冠山经过勘探没有发现战国红。滕贞甫以战国红来比兴柳城村的扶贫工作,真是一个高明的比兴。这个比兴就意味着,扶贫工作就是一次发现和开发战国红的工作。如果以战国红来比兴人物的话,这个人物应该属于柳城村的本地人。他们有着战国红的高尚品质,但常年生活在柳城却无人识得,也没有条件将其价值发挥出来。循着这一思路来读小说,谁是战国红就有了更明确的范围,他们应该是柳城村人。柳城村里能以战国红来比喻的人物并不少。扶贫干部彭非就说了:“老天爷不愧人,柳城虽然没玛瑙,却出了个杏儿。”滕贞甫分明也是依照战国红玛瑙的品质来塑造杏儿的。年轻美丽的杏儿心地善良,冰清玉洁,更重要的是,她还会写诗。她的诗都是从心底流出来的,也是她表达真情的一种方式。不仅杏儿,李青也是一位很可爱的姑娘。北大的才子刘秀感慨道:“辽西姑娘总是让我想到玛瑙。”具有战国红品质的柳城人还有老队长柳奎,他是柳城的风向标。当年他率领村里人在鹅冠山上开出七道梯田,就是惊人的壮举。陈放爷爷说过:“辽西人就像红玛瑙,啥时候也不会松软。”这一点在柳奎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

再次,小说多次写到战国红玛瑙的饰物,以这些饰物使战国红的寓意落到了实处。比如海奇送给杏儿的玛瑙小猪就是战国红的。杏儿家里也有一对红玛瑙手镯,杏儿娘一直将其收藏在箱底,是给杏儿准备的嫁妆。但是当杏儿要去北京参加诗歌分享会时,杏儿娘将手镯拿出来要杏儿戴着它去北京,因为“走远路,戴上避邪”。避邪不仅是杏儿的事,也是柳城村所有人都要注意的事,因为传说中的红衣喇嘛离开柳城村时留下了一个魔咒,这魔咒让柳城穷困潦倒了300年。这魔咒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因此扶贫工作队来到柳城,首要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破除柳城的魔咒。建广场是打掉村民心中的魔咒,而修自来水管道,彻底改变柳城水质,则是打破柳城的自然魔咒。当然,最重要的战国红饰物是扶贫干部陈放随身携带的玛瑙平安扣。这个平安扣是他爷爷留给他的。他的爷爷抗日战争时期曾在辽西打游击,一次战斗中负伤是辽西老百姓救了他。后来他回辽西去寻找救他的老百姓未找到,就在街边地摊上买了这个玛瑙平安扣,这是一个面包扣,说是能让后代天天吃面包。爷爷临死前将这个平安扣交给了陈放,并对陈放说:“辽西不富,死不瞑目。”这个小小的玛瑙平安扣非常形象地诠释了今天的扶贫工作中我们党“不忘初心”的崇高理念。陈放没有辜负爷爷对他的期望,他来到柳城村扶贫,组织起村里的积极力量,鼓舞起大家脱贫的志气,也激发起大家的智慧,哪怕是做糖蒜这样的小事,他们也要精心做好,要通过做糖蒜把妇女们的心聚拢起来。小说最后落在这枚平安扣上。临死前,陈放将这枚平安扣交给了杏儿,这寓意着陈放终于觉得代爷爷完成了他的愿望。

说来说去,谁是战国红似乎并不是很明确,谁都像是战国红。看来战国红的比兴是一个很宽泛的比兴。但说到底,这个比兴又有很明确的一面,它最大的比兴是说,我们的扶贫工作就是战国红玛瑙,它是“玛瑙中的君子”!小说最后,当人们在砾石岗上为陈放挖墓地时,突然从地下挖出了战国红。柳城村人感叹道,这是陈放书记拿命换来的战国红!这个结尾既有悲壮气氛,又有惊喜之感。真是悲喜交加。这也是滕贞甫要传递给人们的对扶贫工作的情感体验,扶贫是需要付出牺牲的,但扶贫的结果是要让那些砾石岗一般的贫困地区变成战国红玛瑙的福地。以战国红来比喻中国的扶贫,真是太贴切了。因为中国的扶贫和战国红一样,在世界上都堪称独一无二,都代表了“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文化符号”。中国的扶贫会让全国的乡村都变成珍贵的战国红玛瑙。

本文关键词: 贺绍俊 战国红玛瑙 滕贞甫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