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鹤: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中的书体演变

摘要:从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来看,汉字是最具历史价值的创意。以汉字这样一种已经有的符号体系为基础,升华出来的一门比其他门类更具文化依赖性的艺术就是书法艺术。本期报告中,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鹤以“书体的演变”为题,通过解读历史的真实记录及古人留下的墨迹,与大家交流了千余年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书体和笔法的演变关纽。敬请关注。

1

孙鹤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点击观看分段报告视频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视频

今天很多人都在讲创意,从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来看,最具历史价值的创意是汉字,以及在汉字基础上升华出来的一门艺术——书法艺术。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巨大的不同,其他艺术门类比较直观,而书法非常抽象,原因就在于它是从汉字这样一门已有符号体系的基础文字形式中升华出来的,比其他艺术门类具有更强的文化依赖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将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比较的时候,古人给予了书法一个崇高的定义——“字是九重天”,说明书法所代表的品格、品味远高于其他艺术门类。学习书法、认识书法以及真正地理解书法,是一件需要极大耐心和努力的事情。今天我们从书法的源头讲起,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题目叫“书体的演变”。

书法的体式有五大种: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大部分人会把它们排列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认为先有楷书,后有行草书。很多人在练字的时候都把楷书作为行草书的基础,觉得写不好楷书,怎么能去写行草书呢?事实上,通过查阅历史的真实记录及古人留下来的墨迹,再来看这种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我们会发现人们长期流传的顺序与真实情况并不一致。各种书体究竟是谁孕育了谁?它的源头在哪里又终结在何处?我们的这个讲座就是想从历史客观的角度来说明千余年来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书体和笔法的演变关纽。

一、书法演进过程中的书体变化

我们看下面的“图书”两个字。

2

这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书体,楷书。

3

这也是我们相对熟悉的一种书体,隶书。

5

这个可能是我们不太熟悉的书体,也是“图书”两个字,是小篆。

6

这个是“图书”的大篆。

7

这个也是“图书”两个字,是一种甲骨文写法,出现在大篆之后隶书之前。也就是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它就有了。

8

那么我们接着看,这是行书的“图书”二字。

9

这是在我们所熟悉的草书出现之前的一种古朴的草书,叫章草。

10

这是草书的“图书”二字。

我们看上面列举的这些书法体式,它们究竟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根据这些字的形态,如何能推敲出哪一种是源头,经历了哪些变化才生成了后来这么多的字体?可以这样告诉大家,“图”字最早的写法出现在商周时期,最早的“图”字外边是像城池一样的一个方框,里面有各种不同的造型,相当于城池里的各种建筑物。“图”本身的含义是描绘及记录所视图像,所以其构成有方有圆,也有不规则的形状。最早的“书”字中间的竖画和两边分叉的笔画代表毛笔,右边是人的一只手,没有把五个指头都画出来,只画了一个大拇指,然后四指中的中指连通到小手臂的位置,呈现出手抓毛笔的造型。这只手抓着毛笔,在一种器皿中蘸着什么,今天我们知道蘸的应该是墨汁。蘸来干吗呢?来书写。今天繁体字书写的“書”,底下不是“日”字吗?大家不要认为是太阳的意思,最早的时候它表示一个盛墨汁用的盛器,中间的小横点是装饰用的笔画,代表里面有东西,所以它并不是“日”字,跟太阳也没有关系。这就是“图书”二字最早的形象。                

在下一步的变化中,表示手的笔画圆转之后向前伸了,一下子抓住了笔杆。代表毛笔毫毛的两个笔画依然在下边存在着,蘸墨汁用的容器空了,象征里头有东西的装饰性小笔画没有了,但是有一些小点在旁边,说明书写的时候带出来了墨汁。进一步的变化是什么呢?圆转的笔画变方了,里头出现了一个口,然后下面很多不规则的小短笔画完全变成了非横即竖的笔画。随着装饰性动作的减少,“书”字变得更加简洁。这一阶段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一直延续到他统一中国之后,此阶段使用的汉字叫“秦简牍书”。我们刚刚叙述的以上几个步骤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它们都属于大篆体系。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他的丞相李斯开始整理文字的造型,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唯美、字体修长的书体——小篆。“图书”二字就写成这样了。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