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岩:老子的治国智慧(2)

摘要: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而《老子》作为中华民族最高智慧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人高道、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乃至平民百姓。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引用《老子》中的经典名句,其对《老子》的应用显示了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视野、格局和境界。本期节目中,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的王德岩主任将为广大网友深入解析老子的治国智慧。

“大邦者下流”出自《老子》(《道德经》)的六十一章,这章是这样说的:“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蓄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这段话讨论了在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与小国之间相交应遵循的法则。作为一个大国,应该像大江大河居于下游一样,让小溪、小流、小河都汇入其中。因此,大国处于主宰天下雌柔的位置,也正是天下千溪万泾交汇的地方。雌柔之性,静而不求,物自归之,故能常以其静定胜过雄强,其原因即在于它能保持虚静而又能处下的缘故。所以大国若能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小国,就能取得小国的依赖和支持。同样,小国若能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大国,就能得到大国的接纳、包容和帮助。因此,无论是大国得到小国的依附和支持,还是小国得到大国的包容和接纳,最根本的条件便是谦下。这样,大国小国都可以通过谦下的态度互相对待,便各自都能达到自己的愿望和目的。

虽然都要谦下,但大国尤其应该首先谦下。所以习近平主席引用的“大邦者下流”是一种符合道的大国风范,主要在其能够“谦下”“不争”“利物”“利民”。这样的大国,才能使“天下乐推而不厌”。如果大国盛气凌人、称王称霸、以大压小、以强凌弱。在老子看来,这样的大国不仅不能领导世界,反而是即将衰亡的一类。这是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和生存智慧。

所以在这个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非常明白、明确地表达了中国与各国相处的原则,他说:“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而在“大邦者下流”这样一个大国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中,习近平主席吸取了《老子》中的智慧。

(二)“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2014年11月21日,在对斐济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题为《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的署名文章,在文章中他引用了一句出自《道德经》(《老子》)的话,即“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原文是这样的:“我们要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好伙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正在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脚踏实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岛国人民也在努力振兴民族经济和推进区域合作。双方完全能够将彼此发展战略对接起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