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明乡风 促乡村振兴

建文明乡风 促乡村振兴

日前,中央农办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确定文明乡风建设总体目标,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基本健全,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农民人情费支出明显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让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是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农民的精神风貌,影响着乡风民风,也影响着农民生活幸福。应当充分认识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重要性,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培育、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营造农村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应当符合农村实际,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充分尊重当地习俗,充分考虑群众习惯和接受程度,既不能简单命令,也不能搞“一刀切”。坚持文明节俭、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的原则,对有悖于文明乡风建设的各种陈规陋习,作出导向性规范和柔性约束,重点纠治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切实把广大群众从过重的人情消费和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破解因婚致贫、因丧致贫、支出型贫困问题。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对文明乡风建设,起着积极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村民群众就会受其影响,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据报道,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桃舟乡下格村党支部书记吴发宝的母亲去世,身为党员干部的吴发宝带头简办丧事,不请乐队哭丧。“村书记带头文明节俭办事,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得到了广大乡亲的支持和好评,也为党员干部带头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树立了榜样。”

农民群众是文明乡风建设的主体,要注重培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有效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让群众成为文明乡风的树立者、维护者和受益者,做到自我治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监督。让群众真心理解、真实受益,文明乡风建设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