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复兴要有对乡土文明的敬畏

乡村文化复兴要有对乡土文明的敬畏

文化是什么?何为乡村文化?文化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价值,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旨归等话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其意义格外突显。乡村是中华文化特别是农耕文明的根脉所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血脉所系。然而,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展呈现式微态势,乡村的价值特别是乡村文化的意义被有所淡化。如何认识和发掘乡村文化的现代价值,不仅对于摆脱贫困、发展乡村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对于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华夏文明的特质,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有着深远影响。

本着这样的视野、视角,我们把对乡村文化的理解置于“现代性”视域下,才能更加明晰乡村文化复兴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乡村文化是多样性、丰富多彩的,承载农耕文明的诸多文化形式不仅是历史的、传统的,也是当下的和未来的,它应该在参与中华文明的创新创造中获得新的发展。乡土社会传统智慧也是伴随城乡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精神财富。历史经验表明,任何文化或文明如果失去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刻了解和认知,也就失去了进行创新的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于世的根基,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旦割断与传统的纽带,将会丧失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延续,从而缺失文化认同的凝聚力,没有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性标识,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够悉心保留一个民族较完整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追求,才能在根本上延续民族情感、民族精神,使民族的生活方式“活态化”地植根于社会现代转型中,成为文化现代化的资源和民族精神家园的栖息地。

要明确乡村文化独立的本体地位,使之在与城市文化发展中相得益彰。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化价值往往被低估,尤其表现在以旅游为目的的乡村规划和设计上,以功利化经济目的追逐往往剥夺了乡村文化的多维价值。事实上,仅仅止步于乡村旅游、观光等形式来发展和支撑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是难以实现城乡文化的良性互动的,尊重乡村的基本生活方式是乡村文化复兴的前提。

乡村的衰落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后果,需要从发展理念和历史规律中去探寻问题的症结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工业文明内生矛盾的有效破解与发展转向。新时代新思维,需要解放思想再出发,这种思想解放是以文化复兴为催化剂和方向引领,用文化引导未来。乡村文化复兴不仅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诉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乡村振兴需要文化铸魂、文化弘志、文化扶智,需要文化发挥凝聚力积聚人气,需要文化培根明德,进而在繁荣兴盛中守护精神家园。

乡村文化复兴首先需要改变观念,乡村文化复兴是一种有别于城市化的乡村现代化方式,需要倡导一种尊重乡村文化的本体地位以及和城市文化的相互支撑与补充的共在。也就是说,乡村振兴要有乡土文明的复兴。城乡一体化不是城市取代乡村、乡村像城市,而是相互尊重其本体性的存在,以文化的独立维护人的尊严,使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得到尊重。城乡一体化的理念需要文化支撑和文化价值的润泽,乡村振兴旨在弘扬乡村文化的本体价值,推动乡土文明在与时代发展结合中复兴,使乡村民间民俗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夯实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这是理念,更是实践。

事实上,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很多人已经开始认识到,在急剧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生活方式需要被再发现。乡村文化不是与现代城市文化对立,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是有着独立存在价值的非依附性存在。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不是替代性关系,而是满足不同生活群体心灵需求的共在,乡村文化的独特性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赓续着中华文化的根脉,同样是今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力量,它能够最广泛地增强民众对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乡村要现代化,乡村文化要在现代性视域中获得新生。

其次,乡村文化复兴一定要有载体建设,要有产业支撑,要有生态美好的青山绿水,要有人才和组织建设的托举,也就是说乡村文化复兴要落到农民真实的生活方式上。因此,应保护乡村有别于城市生活的方式、生活传统,使乡愁能够落地生根。因此,诸如“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村庄景区化”“创意农业”等乡村建设和发展的项目落地要走向日常生活,而不是完全由资本和商业利益所控制。在开展创意农业体验、农家乐、乡村民宿、采摘等活动带动农民就业致富过程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如果脱离农民的生活方式,不能实现生产、生态、生活的有机交融,乡村文化的主体性就会丧失。只有保护和发展乡村传统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使乡村振兴有可持续性,其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焕发出来。真实的乡村不是审美想象的空间,而是有着自身文化肌理的意义空间,有着家长里短、互助互帮、宗庙祠堂、读书敬祖的杂糅之地,是在时代变化中的生活方式的再塑造。虽然,现实中的一些乡村依然还很贫穷和落后,需要在城市反哺中振兴,但文化的根脉和生命活力尚在。乡村有待文化的发现,乡村文化需要复兴,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乡村文化复兴一定要有对乡土文明的敬畏,在敬意和尊严中才能保护乡村文化的本地地位。急剧的城镇化特别是城市化发展给乡村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和撕裂,其根本症结就在于缺失对乡土文明的敬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从文化的再发现开始,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应充分展示“文化的中国”,使现代人能充分体验中国味的乡愁感。遍地开花的特色小镇建设贵在“特色”,而不是以追求“大拆大造”为目标。事实上,在千篇一律的“大”的覆盖下,乡村的灵魂、底蕴和特色就会消失。乡村文化复兴一定要蕴蓄和弘扬中国乡土文明的价值意味,才能在根底上托举中华文化的发展。说到底,中国之强最终一定是文化自强,是对人类文明的文化贡献。就此而言,这尤其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再发现和乡土文明的价值重构。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